敬老
重九那一天,報紙上嚷嚷說要敬老。我記得前幾年敬老還有儀式,許多七老八十的人被邀請到大會堂,于敬聆官長致詞之后,各得大碗面一碗,呼嚕呼嚕地當眾表演吃面。在某一年,其中有某一位老者,不知是臨面歡欣興奮過度,還是饑火燒腸奮不顧身,竟白眼一翻當場噎死。從此敬老之面因噎廢食,改為親民之官致送禮品。根據(jù)《禮記·曲禮》,“七十曰老”,我們這個市里七十以上的達一萬七千多位,所以市長紆尊降貴親自登門送禮致敬的則限于年在百齡以上之人瑞,所以表示殊榮。
重九很快地過去,報紙忙著嚷嚷別的節(jié)日,誰還能天天敬老?一年一度,適可而止。敬老之事我已淡忘,有一天里干事先生親自騎著腳踏車送來紙匣裝著的飯碗一對,說明這是贈給拙荊的,不錯,她今年七十,我還不夠資格,我須到明年才能領受飯碗。我接過紙匣。手上并不覺得沉甸甸,知非金碗,當即放心收下。里干事先生掉頭而去,我看他腳踏車上后面一大紙箱,里面至少有幾十匣飯碗。
這一對飯碗,白白凈凈,光光溜溜,碗口好像微有起伏不平之狀,碗底有英文字樣,細辨之則為Chilong China,顯然是準備外銷或已外銷而又被退回的國貨。是國貨我就喜歡。碗上有兩叢蘭花,像鄭思肖畫的露根蘭花——不,不是蘭花,是稻谷,所謂嘉禾。碗上朱筆寫著“五十九年老人節(jié)紀念,臺北市長高玉樹敬贈”。我把玩了一陣,實在舍不得天天捧著使用,只好放在柜櫥里什襲藏之。
飯碗當然是以純金制者為最有分量,但是瓷質飯碗也就足夠成為吉祥的象征。民以食為天,人最怕的就是沒有飯吃,尤其是怕老來沒有飯吃。飯碗是吃飯的家伙,先有了飯碗然后才可以進一步往里面裝飯。若能把兩碗飯裝在一只碗里,高高的,凸凸的,吃起來碰鼻頭,四川人所謂的“帽兒頭”,那是人生最高境界。即或碗內??眨蛑荒苎b到幾分滿,令人吃不飽餓不死,也能給人帶來一份職業(yè)清高的美譽。多少人棲棲皇皇地找飯碗,多少人蠅營狗茍地謀求飯碗,又有多少人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唯恐打破飯碗!
老年飽經世變,與人無爭,只希望平平安安地有碗飯吃,就心滿意足,所以在這時節(jié)送上飯碗一對,實在等于是善頌善禱,努力加飧飯,適合國情之至。
敬老尊賢四個字是常連用的,其實老未必皆賢,老而不死者比比皆是,賢亦未必皆老,不幸短命死矣的人亦實繁有徒,唯有老而且賢,賢而且老,才真值得受人尊敬。
這種事,大家都寧愿睜一眼閉一眼,不欲苦追求。
百齡人瑞,年年有人拜訪,叩問的大率是養(yǎng)生之術,不及其他??梢哉f是純敬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