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界的崛起會終結西方國家對世界的統(tǒng)治嗎?在某一刻,這個愿景有些類似于七十七國集團渴望國際經(jīng)濟新秩序可以分裂尚不穩(wěn)定的大西洋聯(lián)盟的想法。
而此時,基辛格的關注點并不在此。他將注意力集中在結束越南戰(zhàn)爭和改善美蘇關系上,歐洲政客則忙著與第三世界國家搞好關系。他們的援助政策和美國的大不相同,其目標是為第三世界打入歐洲共同體的市場提供便利條件。1973年,歐盟主席、荷蘭社會主義者西科·曼斯霍爾特(Sicco Mansholt)與尼克松政府的貿易官員進行會晤時,雙方的言辭非常激烈。這次會晤意味著曼斯霍爾特想要擺脫同美國的密切關系,在南方落后國家中尋求盟友的愿望?!昂翢o疑問,與美國的關系將退居次要位置?!泵伤鳡柼靥孤实卣f出了他的想法。我們不要忘記當年隨著歐洲共同體的擴張而出現(xiàn)的那個比美國和蘇聯(lián)規(guī)模都大的貿易集團。無論從道德角度還是從戰(zhàn)略發(fā)展的角度看,剛剛重組的歐洲與初登世界舞臺的團結的南方各國建立國際伙伴關系都是正確且明智的,對社會主義人士和20世紀70年代主宰共同體決議的社會民主人士來說更是如此。在他們眼中,世界各國在經(jīng)濟上相互依存,一方受損并不代表另一方就會得益,即南方國家的衰竭必將有損于北方國家。他們沿襲了古老的歐洲思想,其中有社會主義理念,也有法西斯主義主張,他們渴望看到“歐非共生”,希望制造業(yè)強大的歐洲和地中海彼岸資源富饒的非洲可以互助共贏。
阿爾及利亞總統(tǒng)、七十七國集團領導人之一的胡阿里·布邁丁(HouariBoumedienne)試圖開創(chuàng)合作局面。1973年9月,他接受了比利時一家報紙的采訪,在談到歐洲共同體時,他這樣說道:如果你認真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歐非可以互通有無,共同努力實現(xiàn)共贏。歐洲現(xiàn)在站在了十字路口,他們正在緩慢起步,開始探尋自己的國際地位。如果歐洲甘愿成為美利堅帝國忠誠的盟友,那么他們就是我們的敵人;若是他們選擇獨立于世,那么我們就與之合作,以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