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天空陽光燦爛,忽然一個陰影開始遮蔽陽光,天空漸漸暗淡,太陽完全沒入陰影,天上現出點點星星,大地一片昏暗。毫無準備的人們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災難,有人以為末日來臨,驚恐地匍匐在地;有人以為天降處罰,跪地求饒;有人不知所措,號呼奔走;有人舉火照明,有人鳴鑼擊鼓;連雞犬也不得安寧。沒有多久,天色漸明,太陽重現,就像什么事也沒有發(fā)生過。人們悲極而喜,紛紛叩謝上蒼的庇佑,也有人依然憂心忡忡,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天降奇禍。
這是古人描述的日食發(fā)生時的情景。在人類對日食的原理還不了解時,也不可能對日食的發(fā)生作出預測預報,出現這樣的情況毫不奇怪。盡管日食是一種正常的天象,但每次能觀察到日全食的地方不過一百多萬平方千米,只占地球面積很少的一部分,并且未必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還受到時間和氣候的影響,所以一個人一生中能看到日全食的機會并不多,不可能積累多少直接的經驗。即使以往見過,或者聽長者說過,一旦日全食真的出現,還免不了會產生恐懼。奇特的日全食更會引起震驚,在中國的史書《竹書紀年》中就記載著這樣一項重大事件:“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鄭?!保ㄜ餐踉?,在鄭這個地方,早上天亮了兩次。)這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卻千真萬確,并且已經得到科學的驗證。1997年3月9日,在新疆觀察到了一次類似的日全食。早上日出前,天已大亮,這時日全食發(fā)生了,天空重新變得黑暗,星星閃爍,然后第二次天亮。有了這樣的實證,科學家斷言,“天再旦”發(fā)生在公元前899年4月21日凌晨5時28分,今陜西華縣(當時的鄭)一帶可見到一次日全食,于是當地人產生天亮了兩次的錯覺。這無疑是當時從未見過的“災異”,值得載入歷史。
古代中國以農立國,農業(yè)生產是國家、部族、家族以至個人賴以生存的基礎。當人們還不具備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時,只能盡力觀察自然的變化,包括天象、星象的演變,以便作出解釋或判斷。相傳堯已經設立“掌天地四時”的專職天文官,負責觀察天象,由四個人分別駐在東西南北四個地方,通過觀測太陽和星宿來推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節(jié)氣的具體日期,以利農事。《尚書·胤征》記載:夏王仲康時(約公元前2050年前后)發(fā)生了一次日食,由于天文官羲、和二氏沉湎酒色,疏于觀測,居然沒有及時作出預報,以至引起全國震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