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政治成為“替罪羊” 4

零距離掃描國際大勢 作者:吳黎明


臨界點終于到了。

10月27日,歐元區(qū)領導人在布魯塞爾好不容易達成援助希臘的新方案,新方案將使希臘的債務減少1000億歐元以上,但希臘政府必須采取更多的緊縮和改革措施。

就在全世界都為歐元區(qū)終于達成一致、救助希臘終于有戲而松了一口氣時,帕潘德里歐卻在10月31日晚舉行的執(zhí)政黨議會黨團會議上,出人意料地扔出一枚“重磅炸彈”:希臘將就歐元區(qū)國家解決希臘債務危機的新方案舉行全民公決,同時將就此舉行信任投票。而這一決定只有帕潘德里歐的少數(shù)助手事前知情,就連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韋尼澤洛斯也毫不知情。

消息一出,全球金融市場遭遇“滑鐵盧”,歐美股市11月1日大幅下挫。

帕潘德里歐此舉完全是一場“政治豪賭”,其原因大致為:雖然減免1000億歐元的債務對希臘是好事,但相伴而來的緊縮措施必然讓希臘民眾不滿,通過公決可以逃避責任,減少壓力。

可惜,最終他賭輸了——原本為希臘危機奔走的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和德國總理默克爾想必有了一種“被耍”的感覺,隨即發(fā)出強烈“警告”。帕潘德里歐雖然很快收回“公決”的決定,但其政治信譽已經受損。

11月3日,希臘副總理兼財長韋尼澤洛斯公開唱反調,發(fā)表聲明說,希臘作為歐元區(qū)一員的地位不應取決于一次全民公決的結果,與挽救希臘相比,“國內政治平衡以及個人和政黨的前途并不重要。”同時,一些閣員和黨內議員也出來反戈,與反對派一起公開要帕潘德里歐下臺謝罪。

不得已,11月4日,帕潘德里歐宣布放棄公決;5日,議會對政府舉行信任投票,在投票前,帕潘德里歐表示自己不在乎總理職位,“從未視政治為職業(yè)”,暗示去意,于是,其政府通過信任票;6日晚,潘德里歐與主要反對黨新民主黨領導人薩馬拉斯就組建聯(lián)合政府事宜達成一致,雙方同意組建聯(lián)合政府,新政府將由一位新總理來領導;10日,希臘總統(tǒng)府宣布,希臘資深經濟專家、前歐洲中央銀行副行長盧卡斯·帕帕季莫斯被任命為希臘聯(lián)合政府總理。

于是,帕潘德里歐黯然謝幕。

其實,歐洲還有一些國家本來與債務危機八竿子打不著,卻因此出現(xiàn)政治危機。比如,10月11日,斯洛伐克議會未通過歐洲金融穩(wěn)定機制擴容議案,由于女總理拉迪喬娃提出通過這一議案與通過政府信任案捆綁在一起,她領導的執(zhí)政聯(lián)盟政府被迫下臺。幸好,斯洛伐克總統(tǒng)加什帕羅維奇努力斡旋,各政黨達成一致,同意修改憲法,允許已經下臺的拉迪喬娃政府繼續(xù)留任至2012年3月的議會選舉。

一句話,歐洲債務危機從經濟、金融危機延伸到政治領域,成為橫掃一切的巨大力量。上述政治領導人的命運證明,主權債務危機如果處置不當,政治上必須要有“替罪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