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據(jù)歐盟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0年希臘財政赤字相當于其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GDP)的10.5%,較2009年的15.4%有所下降,但超出歐盟委員會2010年秋季預測的9.6%。與此同時,希臘2010年的公共債務水平繼續(xù)攀升,債務總額達到3286億歐元(約合4792億美元),占希臘GDP的142.8%。
歐盟委員會的預測顯示,如果不加大財政整固力度,希臘2011年的預算赤字將達到GDP的9.5%,2012年將為9.3%。同時,希臘的債務占GDP的比例2011年為157.7%,2012年將達到166.1%。
痛定思痛,歐盟內(nèi)部經(jīng)過一番爭執(zhí)最終再出“猛藥”。7月21日,歐元區(qū)領導人特別峰會在布魯塞爾決定,將歐洲金融穩(wěn)定工具(EFSF)規(guī)模從2500億歐元擴大至4400億歐元,并決定為希臘再提供1090億歐元貸款,同意將希臘貸款期延長限從7.5年延長到15年,最多可至30年,還將還款利息從4.5%降低到3.5%。
9月,新一輪對歐債危機的擔心潮起。21日,標準普爾下調(diào)7家意大利銀行信用評級;24日,IMF呼吁歐盟領導人對希臘采取決斷措施,根除危機;26日,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聲稱歐債危機“讓世界恐慌”,是“阻礙美國經(jīng)濟復蘇的最大因素”,歐洲領導人必須盡快拿出有力的應對計劃。
此時,希臘債務違約之聲驟起。歐洲金融穩(wěn)定工具(EFSF)就是一個解決流動性危機的工具,如果一個國家償還能力出現(xiàn)問題,乃至根本無力還債,那么貸款再多也無濟于事。因此救助一個國家,必須要讓這個國家恢復償付能力。希臘實際上既沒有償還能力,實施救助后也無法恢復償還能力,因為希臘沒有足夠強大的工業(yè)基礎。
與此同時,10月7日,惠譽國際宣布下調(diào)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主權(quán)信用評級,將前者由“AA-”下調(diào)至“A+”,評級展望為負面;將后者由“AA+”下調(diào)至“AA-”,評級展望也為負面。
緊接著,比利時德克夏銀行成為希臘債務危機的第一個犧牲品。10月10日,比利時政府出面拯救受希臘債務危機打擊的德克夏銀行,出資40億歐元購買其在比利時的業(yè)務,“Dexia”也由此更名為“DBB”,世間再無德克夏。
在此背景下,歐元區(qū)領導人一周之內(nèi)兩次舉行峰會,商討對策。10月27日凌晨,歐元區(qū)領導人在布魯塞爾經(jīng)過馬拉松會談,同意歐洲金融穩(wěn)定工具(EFSF)規(guī)模擴大到1萬億歐元,減免希臘50%的債務。該方案將使希臘的債務減少1000億歐元以上,但希臘政府必須采取更多的緊縮和改革措施。
就在全世界都“噓”了一聲之時,希臘居然得了便宜還不知足。10月31日晚,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毫無征兆地突然宣布,希臘將就歐元區(qū)國家解決希臘債務危機的新方案舉行全民公決,同時將就此舉行信任投票。
第二天,由于市場普遍認為希臘民眾會在公投中推翻救助計劃,全球金融市場遭遇“滑鐵盧”,股災橫掃全球。歐美股市11月1日大幅下挫,銀行類股跌勢尤為明顯。當天,法國巴黎CAC40指數(shù)重挫5.38%,德國法蘭克福DAX股指下挫5%,英國倫敦《金融時報》100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shù)跌2.21%。而在外匯市場上,歐元走弱,對美元比價為1比1.3715。
當?shù)貢r間2011年11月3日,舉世矚目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G20)在法國地中海之濱的美麗小城戛納舉行。當今世界,二十國集團峰會應該是最為世界矚目的大國俱樂部聚會。然而,這樣一場聚會卻被希臘和歐洲債務危機攪局。參加峰會報道的筆者注意到,“希臘”、“意大利”、“拯救歐元”成為峰會的“熱門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