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翰林總理梁士詒 6

百年滄桑話翰林 作者:邸永君


士詒雖客居香港,但一直對其回歸祖國抱有信心。1929年12月初,香港千年古剎青山寺重建告竣,作為中國通的港督金文泰應邀題寫“香海名山”四字匾額以贈,而士詒題寫“樓觀參差,清夜聞鐘通下界;湖山如此,何時返錫到中原”楹聯(lián)。在揭幕典禮上,諸多香港政要名人應邀出席,金文泰與梁士詒不期而遇。文泰讀罷此聯(lián),大為不悅,質問士詒曰:“‘返錫到中原’是何意?香港現(xiàn)在我英國之治下,包括您現(xiàn)在也受庇護于大英帝國,您是否還指望香港能回歸中國?”士詒莞爾笑曰:“那只是時間問題。但我也想讓您增些學識。此聯(lián)所出典故‘卓錫’乃佛教語,意為古時老僧人上山修行,皆持一錫杖。而‘中原’則指佛教最高境界。現(xiàn)在青山寺僧人面對此地幽山美水,不知何時便要返佛教樂土,不免有依依不舍之感。依您之見,此聯(lián)貼切否?”金文泰自知此聯(lián)有弦外之音,但又無言以對,只得微笑點頭稱是,以顯紳士之雅。而香港于上世紀末回歸祖國,士詒之暢想終成現(xiàn)實。

此外,士詒還是于海南島設省的首倡者之一。早在民國元年(1912年)9月,廣東旅京同鄉(xiāng)會聚首于北京粵東新館,歡迎孫中山先生入京,蒞會者三十余人。梁士詒被推為主席,登臺述說歡迎孫先生之旨。廣東進士陳發(fā)檀有云:“中國有兩大島:一臺灣,一瓊州。臺灣已被日本占去,惟余瓊州,萬一再為法占,則全國受影響。若欲整頓,非將瓊州改為一省不可。其改省之理由,首在建設榆林軍港,啟發(fā)天然物產(chǎn),及移八府之民以實邊防。但一切行政之費,非得中央政府扶助及借外債不可。此事請孫先生幫忙。”隨后,士詒立即表態(tài)支持,其曰:“受陳君的‘萌芽’啟發(fā),廣東僻處一隅,去中原頗遠,且山多田少,民食不足自給。從前粵人爭往外洋謀食,近因各國禁阻華工,粵華僑恐無立足地。近雖有殖民于東三省或蒙古之說,然其地苦寒,與粵人體質不相宜。瓊本廣東九府之一,粵人移此,必能相合。然非改為省,而請中央政府協(xié)濟,則此事原不易言。昨與孫先生談及此事,今日又得瓊州陳君為之萌芽,諸君以為然,則請研究如何進行可也。”其后,政局動蕩,白云蒼狗,中原紛爭逐鹿,城頭屢換王旗。經(jīng)濟實業(yè),何遑顧及?1988年,海南終于得以建省,已是七十余年以后的事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