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所有的學習都是來自本能和天性的渴望,通過探索和模仿完成的。孩子長到5歲時,學習成為一種正式的行為。從父母,從比他大的孩子,從幼兒園老師,當然還有從電視和網(wǎng)絡上,從益智類玩具上,孩子開始從無數(shù)渠道那里,掌握了如何獲取信息和接受他人指導。這時,你可以通過身體語言,觀察孩子是否從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了他需要的東西。
當你想檢查確認不管是在家里,你的眼皮底下他的學習狀況,還是他轉述給你的他在校學習情況,孩子是否適應了正式學習的生活,那么他是否在使用熱情積極的身體語言,是一個重要的線索和標志。他是否愉悅而專注地在擺弄手頭上做的事?他是否對學校的課程感到滿意?
讓我們格外牽掛的是孩子是否在學習中遇到了困難?許多孩子,包括那些優(yōu)等生們,當他們嘴里說學的東西都明白了、學會了的時候,他們的身體語言則往往透露出相反的事實。這里講一個10歲小姑娘羅西的故事,有一次她嘗試弄懂一張地圖上標志的含義。她原本很自信地宣布,她完全可以讀懂地圖,但是當她對所看到的第一個標志感到困惑時,她“快速地搖擺著眼球”,表示她正從所有的思維渠道中搜尋答案——視覺、記憶、想象和自言自語,頗有點絕望和無措。
同時,她也會緊皺眉頭,“屏住呼吸”,而引起不安的不規(guī)則呼吸,通常意味著孩子正在面臨困境。在羅西的父親為她揭示了地圖的奧秘,教給她如何讀那些抽象的標志之后,稍過片刻,她便能自己解開地圖之謎,她“點著頭……長舒一口氣”,充分享受讀圖的樂趣了。因此,當孩子給你復述這一天的經(jīng)歷,或當你檢查他的課后作業(yè)時,記得留心察看孩子的身體語言,點頭,微笑,長長地松一口氣,這些舉動都在告訴你:“放心吧,媽媽,我已經(jīng)做到了,繼續(x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