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回來,為什么我們要了解思維的四種狀態(tài)?因為,這是了解孩子一天中分分秒秒經歷的事情的關鍵。如果你不了解這四種狀態(tài),當一個孩子蜷縮在沙發(fā)上的時候,你只能大概判斷出他是在睡覺還是在想心事。但是,現在你了解了思維的四種狀態(tài),你可以意識到哈哈大笑的寶貝的大腦在正常運行,一兩歲的寶寶面帶沉思的表情,說明他在故障停機狀態(tài),而你家青春期兒子如果長期沉迷于電腦游戲中,那么說明他的意識總是處于恍惚出神狀態(tài)。
識別清楚孩子的思維狀態(tài),你也好知道該拿他們怎么辦。這里,我要提醒你,我們傾向于把其中的兩種狀態(tài)作為核心狀態(tài),第一是正常運行狀態(tài),因為這與行為有關,第二是睡眠狀態(tài),因為這會讓我們從疲勞的活動中恢復過來。不過,人們往往把另外兩種狀態(tài)視作值得懷疑的因素。所以,當你對著孩子侃侃而談時,他們沒耐心聽(故障停機狀態(tài)),而他們旁若無人似的看電視,就能一看好幾個小時(恍惚出神狀態(tài)),對此你當然會覺得不快。其實,你可能被誤導了。處于故障停機狀態(tài)和恍惚出神狀態(tài)的孩子,都是在處理以及整合剛剛接收的訊息,這時候有人打斷他們的話,一般來說弊大于利。
更好的方式是,不管孩子處于何種狀態(tài),我們都接受并尊重。一個7歲的寶寶處于故障停機狀態(tài),這時,如果家長想陪他玩玩游戲,還是先算了吧,就讓他獨處一會兒,當他想玩的時候,自然會讓你知道的。5歲的小男孩圍著屋子跳來跳去時,可別讓他馬上停下來,跟他說件什么事,他需要一點時間從活躍期過渡到安靜期。你一直在教育14歲的女兒,而她似乎一直在神游溜號,這極有可能意味著她的大腦已經有點超速運轉了,這時,你一定要盡可能地簡化灌輸信息,放緩節(jié)奏,說的話簡短些,讓她容易接收。
如果孩子跟你承認,他很難從一個狀態(tài)自然過渡到另一個狀態(tài),那么請看下面的內容,我介紹了如何在開機和停機狀態(tài)之間轉換,還有之后解釋如何走出睡眠狀態(tài)。
改變狀態(tài)
如果你的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可以理解興奮狀態(tài)和低落狀態(tài)的不同了,他可能會想要在兩種狀態(tài)間自由轉換——從思考如何寫一篇作文的低落,轉換到遇見朋友的興奮,或者反過來。這里解釋了具體的轉換過程。
從低落轉到興奮
抬起頭
看某人的眼睛,或者專心地看點東西
仔細聽當下可以聽到的東西
用嘴吸氣10次
用嘴呼氣10次
把上述行為重復五次
從興奮轉到低落
低下頭
眼觀鼻,鼻觀心
眨幾次眼或者閉上眼睛
用鼻子吸氣持續(xù)5次心跳的時間
用鼻子呼氣持續(xù)5次心跳的時間
把上述行為重復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