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敵人是最好的“陪練” (2)

缺失的哲學課 作者:胡衛(wèi)紅


伏爾泰發(fā)表長詩《關(guān)于里斯本災難與自然法之詩》后,盧梭發(fā)表了評論“關(guān)于天命的通信”,極力抨擊該詩中的“絕望”情緒。而盧梭發(fā)表后來被稱為“法國大革命圣經(jīng)”的《社會契約論》后,伏爾泰嘲笑它是“非社會的”。

當伏爾泰計劃在日內(nèi)瓦建立一家劇院時,盧梭大加反對,認為劇院是“一所傷風敗俗的學校”。有一次,日內(nèi)瓦大劇院發(fā)生火災,伏爾泰寫了一篇題為《日內(nèi)瓦戰(zhàn)爭》的匿名文章,戲稱火是盧梭放的,因為盧梭反對劇院文化。

當日內(nèi)瓦民眾發(fā)起為伏爾泰塑造銅像的捐款時,盧梭故意寄去2法郎,以示嘲笑。而伏爾泰匿名發(fā)表《公民的情感》一文,對盧梭給出了狠狠的一擊,文中揭發(fā)了盧梭將五個子女送進孤兒院的事實,使盧梭名聲大壞。

對伏爾泰該不該寫這樣的文章,后世頗有爭議,但我們應該想到,生而為人,不管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都應該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盡到做人的基本責任,一個有勞動能力的人,將自己的孩子送進孤兒院,而且一連送了五個,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的。佛家講“因果報應”,盧梭所得的惡名,其實不是伏爾泰造成的,而是他自己造成的。

盧梭臨終前,最后跟伏爾泰掐了一架,他給伏爾泰寫了一封長信,信中說:“先生,我一點也不喜歡您,我是您的門徒,又是您熱烈的擁護者,您卻給我造成了最痛心的苦難。日內(nèi)瓦收留了您,您的報答便是斷送了這個城市;我在我的同胞中極力為您捧場,您的報答便是挑撥離間:是您使我在自己的家鄉(xiāng)無法立足,是您使我將客死他鄉(xiāng)……總之,我恨您,這是您自找的……別了,先生!”后來,該信被附在盧梭的《懺悔錄》里。

伏爾泰收到信后,沒有回信,只是在給一個朋友的信中抱怨說:“盧梭真是個大瘋子,一個壞瘋子。他想讓人相信我在迫害他……”

有人認為,伏爾泰與盧梭表面看充滿敵意,實際彼此都在關(guān)注著對方、重視著對方,兩人之間的激戰(zhàn)甚至是他們生命中的必要支柱。這種說法是很有道理的,沒有人像他們那樣彼此關(guān)注對方的一切,沒有人像他們那樣認真地閱讀對方的作品,盡管是為了尋找其中可以攻擊的破綻。因此,他們對彼此思想的了解比其他任何人都多。

伏爾泰去世時,在遺囑中說:“當我離開人間時,我熱愛上帝,熱愛我的朋友,也不嫉恨我的敵人?!辈痪煤螅R梭也在一個小村莊里離開了人間。

伏爾泰的遺體被請進了巴黎的先賢祠,不久后,盧梭的遺體也被請進先賢祠,跟伏爾泰做了鄰居。這不免讓人聯(lián)想到,二人其實并不是對頭,而是親密戰(zhàn)友。兩人思想接近,絕不是一神一魔的關(guān)系,要么一起上天堂,要么一起下地獄。

人只有在競爭中才能更好地成長,在事業(yè)上有一個好對手的人是幸運的,雙方的競爭越激烈,所受到的磨煉越是有益而到位,自我潛能越是能充分煥發(fā)出來,這對促進自我成長和事業(yè)發(fā)展都大有裨益。相反,做一個寂寞高手,做一個“獨孤求敗”,是不幸的,沒有對手跟落伍其實沒有兩樣。

所以說,我們與其仇視對手,不如歡迎對手;與其嫉妒對手的成功,不如為對手的精彩表現(xiàn)鼓掌喝彩。

人生哲思

和善多智的老師是你最好的教練,好斗多智的對手是你最好的陪練。兩者都是你事業(yè)中不可缺少的“恩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