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歷史力量(第10章)。在最后一章中,我要同時引入心理學和歷史學,辨識那些有利于人類的和平動機和驅(qū)使暴力成倍下降的外生力量。利維坦,即國家和司法壟斷了武力的使用,可以化解掠奪性的攻擊,抑制復仇的沖動,避免各方自以為是的自利式偏見。商業(yè)是一個各方都可以是贏家的正和游戲,技術(shù)進步使產(chǎn)品交換和思想交流可以跨越的距離越來越遠,參與的人群越來越大,他人的生命也因此更有價值。他們也就更不會成為被妖魔化和非人化的目標。在女性化這樣一個過程中,文化對女性的利益和價值越來越予以尊重。既然暴力主要是男性的消遣,提高婦女賦權(quán)的文化總是更少鼓吹暴力,也更不會在無所寄托的年輕男性中滋生危險的亞文化。世界主義的力量,包含識字率、流動性和大眾媒體,都有助于人們換位到與自己不同的人的角度思考,擴大同情的范圍,善待他人。最后,知識和理性在處理人類事務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理性的滾梯使得人們認識到暴力循環(huán)的有害無益,克制將一己之私置于他人利益之上的特權(quán),并且重新審視暴力,將其看作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是一場爭奪勝負的競賽。
一旦人們意識到暴力在下降,他們眼中的世界將與以前有所不同。往昔不再純潔無瑕,今天亦未必禮崩樂壞。人們開始意識到,公園里嬉戲的異族通婚的家庭,拿元首當笑料盡情調(diào)侃的喜劇演員,還有那些在危機時悄悄地偃旗息鼓,而不是戰(zhàn)爭升級的國家,我們身邊這些習以為常的細節(jié),對于我們的祖先而言都是無法實現(xiàn)的烏托邦。我們對此無須自鳴得意,今天我們得以享有和平,是因為過去幾代人痛感暴力的蹂躪,為減少暴力而付出了他們的努力,我們今天也應該為減少尚存的暴力而進行努力。確實,對暴力在減少這一事實的認識,最有效地證明了人類的努力是值得的。人性中的殘暴,長久以來就是道德教化的對象。認識到某種力量能減弱人的殘暴性,我們就能找出其中的因果關(guān)系。與其追問“為什么會有戰(zhàn)爭?”,也可以多問問“為什么會有和平?”。我們不僅可以窮究我們到底做錯了什么,也可以探討我們還做對了什么。因為有些事情我們確實做對了,那么最好能搞清楚這些做對的事情究竟是什么。
很多人問我是怎樣開始進行暴力分析的。這不是一個謎:研究人性必然要關(guān)注暴力。我是從馬丁·戴利和馬戈·威爾遜有關(guān)進化心理學的經(jīng)典之作《殺人》(Homicide)中第一次了解到暴力是在減少的。他們在這部書中檢討了非國家形態(tài)社會中的高暴力死亡率,以及從中世紀開始至今,暴力死亡人數(shù)的減少。 在以前的幾部著作中,我均提到過這些暴力下行的趨勢,結(jié)合西方歷史上的廢奴、結(jié)束專制、停止酷刑處罰等人道主義的發(fā)展,以此支持一個觀點,即道德進步與人類心智的生物學解釋和對人性中陰暗面的認知是一致的。 在回答網(wǎng)絡(luò)論壇 www.edge.org 2007年的年度問題“你為何樂觀”時,我重申了這些觀點。我的信口開河招致學者紛紛來函,研究歷史犯罪學和研究國際關(guān)系的學者告訴我,暴力減少的歷史證據(jù),要比我知道的更為豐富。他們的數(shù)據(jù)讓我相信,這是一個被低估的有待講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