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馬克思思想導論》 精彩書摘

馬克思思想導論(第3版) 作者:戴維·麥克萊倫


在國際存在的時期里,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就是普法戰(zhàn)爭及其余波。1848年革命以后歐洲所享受的穩(wěn)定被“鐵血宰相”俾斯麥領導下的普魯士擴張主義政策所打擾。1866年,普魯士迅速擊敗了奧地利,宣布成立聯(lián)合德意志帝圍,但不包括奧地利。1870年,俾斯麥挑起普法戰(zhàn)爭,迅速擊敗并擒獲路易—拿破侖。馬克思代表國際總委員會就這次戰(zhàn)爭簽發(fā)了三篇宣言:第一篇宣言簡短地支持了這一觀點,即這場戰(zhàn)爭是德國的防御戰(zhàn)爭,法國的失敗將導致法國國內革命;第二篇宣言批評普魯士在拿破侖戰(zhàn)敗后繼續(xù)進行戰(zhàn)爭,宣布普魯士兼并阿爾薩斯和洛林只能種F未來戰(zhàn)爭的種子,并最終促使巴黎工人支持在拿破侖戰(zhàn)爭后建立起來的臨時政府;第三篇宣言,也是最長的宣言,名為《法蘭西內戰(zhàn)》,是在巴黎工人反對臨時政府的起義(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巴黎公社)遭到血腥鎮(zhèn)壓之后立即寫成的。這篇宣言的前兩稿都保存下來了。

到了1872年,國際內部與巴枯寧的爭論變得非常激烈,馬克思被迫建議將國際的所在地遷到紐約,從而結束了協(xié)會的活動。

在他生命的最后10年,馬克思病情嚴重,以至于不能進行長時間的寫作。他把時間花在從大量的閱讀中做筆記和廣泛的通信上。自19世紀60年代中期以后,馬克思一家的經濟狀況大為改觀:恩格斯來倫敦生活,并給馬克思一份年金,使他一家得以搬到哈弗斯托克小山的一座大房子里。19世紀70年代,馬克思一邊為《資本論》第二版及其法文譯本而忙碌,一邊起草對德國社會主義者共同綱領的詳細批判。1875年,德國社會主義者在哥達召開代表大會,將拉薩爾派同李卜克內西(Liebknecht)和倍倍爾(Belbel)領導的愛森納赫黨(Eisenach party)合并起來。1891年,恩格斯以《哥達綱領批判》為題將這些批判發(fā)表出來。尤其是在晚年,馬克思開始對俄國產生特別的興趣。在他晚年的通信中,有一些信件非常平穩(wěn)地評價了俄國繞過資本主義發(fā)展階段并將共產主義建立在現(xiàn)有的農民聯(lián)合基礎上的可能性。

1881年,馬克思的妻子燕妮去世。馬克思沒能從這次打擊中恢復過來。兩年后,即1883年3月,馬克思與世長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