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二十幾歲的上班族,總會有不少寫報告的機會。
報告完成的時候,我們總會志得意滿,覺得自己干得不錯。
但是,用上司或者前輩的眼光看來,就幼稚得很,內容被全盤否決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要是只認為“我的報告完美無缺”、“不用增刪一字”,那就永遠不可能進步和提高了。
在NHK進進出出的記者,把采訪寫成的稿子交給編輯之后,被批評“這個部分應該再調查得詳細點兒”、“根本不知道你想表達什么”然后退稿修改的事情,可以說是家常便飯。
那個時候確實會很生氣,也想狠狠頂回去,有這樣的想法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文章中至少是要傳達些內容的,這種情況下,不接受別人的意見就想一錘定音,是不可能的。特別是那些自信心過剩的人,光顧著自己寫得爽快,毫不考慮讀者的立場,實在不可取。
首先是謙虛,從側耳傾聽別人的發(fā)言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