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華初期的學生生活 (13)

民國大學 作者:陳平原 謝泳


演劇與觀劇的機會也不算少。有完全屬于娛樂性的,時間總是在除夕,各班級都湊些節(jié)目,以獨幕的小喜劇或滑稽劇為多;劇本有現(xiàn)成的,也有臨時編湊的。有屬于英語實習性的,則一般用現(xiàn)成的古典劇本,間或用過教師自編的劇本,都有教師提導,在有一段時間里少數(shù)同學還成立過一個“戲劇俱樂部”。記得其中有一個我的同班同學——聽說幾年前當過臺灣偽政權的外交次長,后來病死了——在我面前把西洋話劇的所謂三段法吹噓得如同金科玉律一般。最熱鬧的一次是一九二一年,為了救濟河北旱災,募集些款項,在北京第一舞臺演出的所謂義務戲,劇名《鴛鴦讎》,是由同學自己集體編寫的。學校在“義舉”兩字的壓力下,還掏了不少的一筆錢,其中一部分就消耗在各編寫人于漫長的冬夜里吃火鍋的上面。記得演出的那晚上,梅蘭芳先生是包廂中的一員觀眾,后來事隔多年,我還聽到當時參加編寫的一個同學說,他從沒有看過梅老板演的戲,而梅老板卻看過他編的戲。當年同學們搞的幾乎全都是話劇,京劇是不屑于搞的。進城看京戲的師生盡管大有人在,但作有系統(tǒng)的學習而登臺演唱,總像有失讀書人的身份,是搞不得的。只有家住北京的職工們在這方面還有些修養(yǎng),間或登場清唱一番。

舞蹈是唯一沒有地位的文娛活動。交際舞只行于“美國地”和部分留洋歸來的中國教師中間,逢年過節(jié),或某些周末,間或舉行一次。當晚一定有同學在場外偷著瞧,第二天一定成為同學們笑談的資料,大家把它稱為“合作大會”,說某兩人合作得好,某兩人合作得差。這種反應是容易理解的。表面上只是好奇,是少見多怪,實際上是當時還屬十分普遍的封建意識的反映。當時清華根本不收女學生,幾個美籍女教師、中國教師的部分眷屬,成為校園內最稀罕而引人注目的人物。女教師每月到一定的時候,一定要請幾天假,期前必有人加以推測,替她算日子,渴盼著這日子的來臨,除了可以少上一兩堂課之外,這其間還包含著一個有趣的問題懸而不決的引逗心情,是顯然的。某教師的宅眷新生孩子,某家專生女孩,教師夫人成了“瓦窯”,也是課余飯后的一個談柄。封建社會由于日常生活中把兩性隔離開來而發(fā)生的所謂同性戀愛的現(xiàn)象,在清華也有所流行,在某些角落里也曾造成過很惡濁的氣氛。既談到當時對交際舞的態(tài)度,也就走筆提一提這一方面的一些不健康的生活點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