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孔子塑像的去留(1)

吳康民論時政 作者:吳康民


在天安門廣場豎立一座孔子巨大塑像,實在是一件十分奇特而不可理解的事。面對著廣場正中的毛主席紀念堂和天安門城樓的毛澤東巨幅畫像,更有“對著干”的意味。毛澤東一生反對孔孟之道,到晚年還要發(fā)動一場“批林批孔”運動。今天聲言還要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的人,卻干了一件舉世矚目的怪事。是贈與還是“擺景”,實非我們凡人所能理解。

現(xiàn)代中國從“五四”運動直到“文化大革命”,都是批判孔子的,認為孔子是維護封建禮教的總代表。從打倒孔家店到批孔,一部中國現(xiàn)代史,貫穿著反儒家的思想路線。到了近年,有點“撥亂反正”,于是孔子又“香”了起來。

孔子學說和儒家理論,應該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遺產(chǎn),可以批判地吸收。過去一概否定是不對的,今天全盤肯定,也值得商榷。

但現(xiàn)代中國社會有一個很不好的思維習慣,這就是絕對化。要是好的便絕對的好,壞的便是絕對的壞。

現(xiàn)代史實更改頻仍

以現(xiàn)代歷史來說,只不過是近百年的事,顛來倒去,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明天又再否定今天,使人無所適從,歷史服從現(xiàn)實政治需要,欠缺客觀判斷,更不允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谷諔?zhàn)爭的歷史,一向鼓吹全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是的,中共抗日最堅決,也打了許多勝仗,游擊戰(zhàn)爭更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但國民黨軍隊在抗日主戰(zhàn)場上也做出了貢獻,而且這不是蔣介石領導有方,而是國民黨軍隊中官兵的功勞。大多數(shù)軍民為民族大義,奮起抗日,同樣有不少可歌可泣的事跡。

到了兩岸關系緩和,臺灣國民黨重新執(zhí)政,為了統(tǒng)戰(zhàn)需要,對國民黨軍隊在抗日的表現(xiàn),在歷史記載中便有所松動和更改。一些抗日的國民黨將領,又重新出現(xiàn)在史料和文藝作品之中。同樣,共產(chǎn)黨人中的著名人物,如陳獨秀、林彪以至他手下的四虎將黃永勝、吳法憲、邱會作、李作鵬,最近的評價也有所變化。

為政治需要編史

當然,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由于史料的深掘和重新發(fā)現(xiàn),修改了過去的記載和評價是允許的。但是,有的人卻因為政治上的需要,或為王者諱,或為打擊對手而抹黑,這種種做法屢見不鮮。比如由莊嚴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出的國家主席,卻在翌年變成“叛徒、內(nèi)奸、工賊”,而且還能“招降納叛,搜羅了一幫子叛徒、特務”,“竊取了黨和國家的重要職務,控制了從中央到地方許多單位的領導權”。這不是不可思議的天方夜譚么。后來在回答這段荒謬的歷史時說,這是林彪、江青一伙的詭計。這種結論,也是沒有說服力的。難怪在林彪集團被粉碎后,其黨羽之一的吳法憲,在他的回憶錄中,對法庭判決他的罪行的判決書表示不服。他寫道,說他積極參與林彪奪取最高權力的活動,但是,林彪地位的上升,是與“毛主席的賞識和提拔分不開的”;“林彪的接班人地位,是寫進中共黨章中的”;“這一切,都不是林彪奪權得來的,而是毛主席親自選擇和安排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