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薦序 競爭與合作的秩序(1)

超級合作者 作者:馬丁·諾瓦克 羅杰·海菲爾德


我這里收藏的諾瓦克的文章,計有115篇。最早的一篇發(fā)表于1992年1月16 日《自然》雜志“信函”欄目,與數學家西格蒙德合著,標題是:Tit for Tat in Heterogeneous Populations。這一標題,姑且譯為“異質種群中的針鋒相對策略”。當然,不熟悉囚徒困境博弈和種群動力學的讀者未必懂得這一標題的全部涵義。發(fā)表這篇文章時,“通訊作者”諾瓦克的地址是牛津大學動物學系。事實上,諾瓦克在1992年10月29日還有一篇短文發(fā)表于《自然》雜志的信函欄目,主題和方法都遠比第一篇重要,標題Evolutionary Games and Special Chaos。在這篇通訊里,諾瓦克和他的合作者牛津大學的勛爵羅伯特·梅(Robert May), 第一次運用了計算機仿真技術;而且從圖形不難判斷,他們使用的軟件與美國西北大學現(xiàn)在可以免費下載的NetLogo仿真軟件十分類似。遲至1997年7月10日《自然》雜志發(fā)表的一篇文章Evolution of Genetic Redundancy ,由諾瓦克和生物博弈論泰斗約翰·梅納德·史密斯(John Maynard Smith)等學者聯(lián)合署名,那時,他仍在牛津大學動物學系。

我這里保存有一份諾瓦克的簡歷,很好地再現(xiàn)了他從小學生成長為哈佛大學教授的神奇之路:1975—1983,維也納的一所“德語–英語”八年制中學(Alber- tus Magnus Gymnasium);1983—1989,在維也納大學研讀生物化學和數學;1987—1989,維也納大學數學博士,并獲得博士論文最高獎;1989—1990,以薛定諤獎金學者身份赴牛津大學與梅爵士合作;1990—1992,以生物科學Guy Newton Junior Research Fellow 的身份(這一獎金只授予最優(yōu)秀的青年生物科學家)加盟牛津大學動物學系,同時,于1991年獲得英國“皇家學會獎學金”;1992—1998,以生物醫(yī)學Wellcome Trust Senior Research Fellow 獎學金繼續(xù)在牛津大學的科研工作;1998—2003,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院“理論生物學項目”領導者;2003年至今,哈佛大學生物學與數學教授及進化動力學中心主任。從小學五年級(1975)到哈佛大學教授(2003),歷時28年。

最后,我希望讀者注意諾瓦克為《超級合作者》的中文版所撰寫的序言。在這篇序言的結尾處,他報告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或“印象”。根據他的這份最新報告,我們知道:(1)與競爭意識相比,合作意識似乎是人類的直覺或本能。因為諾瓦克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兩名隨機相遇的被試在“公共品博弈”實驗中的直覺判斷(必須在極短時間內作出決策)通常導致合作策略,而更長時間的考慮往往導致不合作策略;(2)與北京大學博士后研究員伏鋒的合作研究表明,與本土之內的移民相比,來自異域文化的移民可使合作更加深化。

撰寫科學論文,不同于我這類“隨筆”??茖W要求嚴格論證以說服讀者(往往是同行科學家),而隨筆恰好不能以嚴格的學術語言來表述哪怕最初是基于科學研究的想象。我希望這篇隨筆可以誘導讀者暫時離開喧鬧的生活市場,傾聽諾瓦克在這間小屋里講述的故事——私人的和公共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