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由主義作家與國民黨爭自由,魯迅和創(chuàng)造社、太陽社聯(lián)合與林語堂論爭

民國清流2:大師們的“戰(zhàn)國”時代 作者:汪兆騫


隨著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在全國飄揚,蔣介石的國民黨新握權柄。一個一黨專政的獨裁王朝誕生。中國國內政局發(fā)生了巨變,國共兩黨分裂后的斗爭也更加激烈和嚴酷。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沈從文、丁玲、林語堂、梁實秋、郁達夫、施蟄存、戴望舒、張資平、葉圣陶、茅盾、馮雪峰、瞿秋白、包天笑、周瘦鵑、葉靈鳳、柔石、葉紫、蔣光赤、胡也頻等一眾作家會聚上海。文化中心暫由北京轉到上海。

創(chuàng)造社、太陽社、新月派、語絲派、新感覺派、“鴛鴦蝴蝶派”、唯美頹廢派,旗幟鮮明,紛爭不休。八方豪杰,英雄不問出處,“封建余孽”“革命戰(zhàn)士”“同路人”紛紛亮相,演出文學江湖的恩怨情仇。開啟了大師們的“戰(zhàn)國時代”。

國民黨獨裁專制,一方面宣傳自己,過于淫濫,比如《蔣介石北伐》影片到處公演;另一方面限制別人言論自由,遠勝過北洋軍閥時期。只準州官放火,不允百姓點燈。

5月16日,胡適的日記寫道:“上海的報紙都死了,被革命政府壓死了。只有幾個小報,偶然還說說老實話?!?/p>

郁達夫和錢杏邨合編的《白華》半月刊,有郁達夫寫的《〈白華〉的出現(xiàn)》一文,文中說:“言論創(chuàng)作自由,被壓縮得同針頭那么纖細?!?/p>

9月28日,國民黨上海警備司令部,一次就公布了十多家期刊為“反動刊物”,它們包括《創(chuàng)造月刊》《流沙》《奔流》《洪荒》《血潮》《太陽月刊》等;創(chuàng)造社現(xiàn)代書局、曉山書店、光華書店被指控為“共產(chǎn)黨大本營”;郭沫若、成仿吾、潘漢年、郁達夫、蔣光赤被打成“新賣國賊”“第三國際的走狗”。

接著,當局又發(fā)布《取締種種匿名出版物令》,巧立名目,動輒以散布“共產(chǎn)黨言論”為由取締地下書刊。

由上海泰東書局、北新書局、光華書局、開明書店等多家老板發(fā)起成立的上海新書業(yè)公會,遭到當局的否決,不準成立。

對國民黨限制言論自由、控制輿論的丑行,《生活》周刊的主編鄒韜奮毅然挺身而出,擲地有聲地指出:“沒有氣骨的人,不配主持有價值的刊物”,“要具有‘刀鋸鼎鑊非所敢避’的決心,才配主持有價值的刊物”。有價值的期刊,就是敢說真話,說實話。

在自由主義知識分子與國民黨爭言論自由的時候,創(chuàng)造社、太陽社一干自詡革命者,正以“革命文學”的倡導者的偏激觀點,“圍剿”魯迅、茅盾。一場自家人打自家人兩敗俱傷的纏斗,整整進行了一年之久。

而新月派的理論家梁實秋發(fā)表《文學與革命》《文學是有階級性的嗎?》,不贊同“把文學當做階級斗爭的工具而否認其本身的價值”,堅持“文學就是表現(xiàn)這最基本的人性的藝術”。其實若讀其《論思想統(tǒng)一》,應該知道梁實秋是向國民黨要“自由”的文藝,反對“主義”的文藝。對梁實秋的偏見,使得創(chuàng)造社、太陽社與魯迅由激烈對立,轉為站在同一立場上,共同批判梁實秋的文藝觀。馬克思主義文藝觀,還沒掌握在手,與梁實秋的論爭,豈能弄清是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