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20世紀初,“青年崇拜”席卷整個歐洲,在德國,浪漫主義的后裔們,發(fā)起了一場回擊現代社會的青年群體運動——“候鳥運動”。自譬為候鳥的青年,漫游在德意志的廣袤大地,他們尋找著未經現代性侵染的民間文化,以行動追求對德意志民族生活方式的重構。面對撲面而來的現代世界,候鳥們正在尋求一種區(qū)別于“西方”社會模式的有機共同體。德國青年運動于1900年代以候鳥運動的形式在德國興起,并迅速發(fā)展為一場全國性的青年運動。由于德意志民族在現代化道路上的后發(fā)性質,德意志青年運動有其特殊性:在形式上,繼承德意志知識人的漫游傳統(tǒng),德國青年運動以漫游山川的“候鳥運動”而興起,從柏林旁邊的小城施特格利茨肇始,短短三五年時間就發(fā)展成全德意志青年有組織的普遍運動;在精神上,當其他國家的青年熱切地奔向現代性的地平線地,德國青年卻返身走向前現代的自然和農業(yè)社會。運動中的青年們希望通過漫游,尋找尚未受到現代性侵染的民間文化中重構德意志民族的生活方式,以此建構出一種區(qū)別于“西方”社會模式的共同體。這場運動不容忽視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另外兩個方面。其一,從最初的候鳥運動,到后來的希特勒青年團、青年抵抗運動,德國青年運動與納粹關系復雜;其二,許多著名的德國現代思想家都參與到德國青年運動之中,包括本雅明、容格爾、馮特、瑙曼,等等。這些思想家對德國現代思想影響至深,可稱為現代德意志文化的形塑者。德國青年運動不僅是時代現象,也不僅是人性現象,它是一種“原德意志現象”,這場運動構成了20世紀德國保守主義的開端?!兜聡鴮W術》以德國現代思想史為脈絡,延展思路,格局包容,細挖窮考,觸類廣泛,力求以嚴謹的學術態(tài)度和開闊的思想史視野,深入到德國思想的內里和細部,為國內廣大的德國思想研究者提供詳實的思想資料和新鮮的學術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