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千里回師的磨盤戰(zhàn)(4)

毛澤東兵法 作者:柏樺


就在8月13日當晚,毛澤東率領紅軍主力從寧都永豐交界的尖嶺腦山地出發(fā),沿著渺無人煙的山林小路連夜前進,到天亮時,正好贛南一片大霧,紅軍神不知鬼不覺地翻過這座大山,鉆出了蔣介石精心布置的包圍圈,蔣介石“黃陂總決戰(zhàn)”方案終于落空了。

而紅十二軍,在羅炳輝軍長的率領下也與此同時朝東北方向前進,一路揚旗吹號,鋪設路標,故意惹敵人注意。果然,敵人中計了,把紅十二軍看成了紅軍的主力,一路緊追而去。最后,當敵人發(fā)覺中計,再改向西進時,紅軍已在興國地區(qū)休整了半個月。敵人則饑疲沮喪,哀嘆:“肥的拖瘦,瘦的拖死?!?/p>

就這樣,蔣介石的幾路大軍被紅軍牽著鼻子來回奔跑了兩個月,士兵的戰(zhàn)斗力大大下降,上上下下不滿情緒不斷增長。

此時,蔣介石也感到無能為力了。

而紅軍在毛澤東的指揮下乘勢發(fā)起反攻。9月7日破曉時分,敵軍正沿高興圩至老營盤向北撤退,紅軍火速出擊,全殲蔣鼎文師一個旅,俘敵2000余人。同時,還在高興圩地區(qū),與敵第一集團軍兩個師形成對峙。9月15日,在東固地區(qū)石方嶺,又全殲敵韓德勤師,俘敵5000余人。韓德勤被俘后偽裝成伙夫潛逃。

就在這時,蔣介石禍不單行,后院又起火了,胡漢民、汪精衛(wèi)聯(lián)絡兩廣軍閥,在廣州成立“國民政府”,與蔣介石抗衡,并向湖南衡陽進兵。而對此內(nèi)訌,蔣介石不得不下令結(jié)束本已失敗了的“圍剿”,實行總退卻。

第三次反“圍剿”至此勝利結(jié)束,共殲滅敵人117個團,3萬余人。

蔣介石在南昌對部下訓話時,又一次哀嘆:“我們十個人不能當一個人用,我們?nèi)f兵,打不過他們?nèi)f兵。”

而毛澤東在總結(jié)第三次反“圍剿”的得勝原因時說道:“如果進攻之敵在數(shù)量和強度上都超過我軍甚遠,我們要求強弱的對比發(fā)生變化,便只有等到敵人深入根據(jù)地,吃盡根據(jù)地的苦楚,如同第三次‘圍剿’時蔣介石某旅參謀長說的‘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又如‘圍剿’軍西路總司令陳銘樞所說的‘國軍處處黑暗,紅軍處處明亮’之時,才能達到目的。這種時候,敵軍雖強,也大大減弱了;兵力疲勞,士氣沮喪,許多弱點都暴露出來。紅軍雖弱,卻養(yǎng)精蓄銳,以逸待勞。此時雙方對比,往往能達到某種程度的均衡,或者敵軍的絕對優(yōu)勢改變到相對優(yōu)勢,我軍的絕對劣勢改變到相對劣勢,甚至有敵軍劣于我軍,而我軍反優(yōu)于敵軍的事情。江西反第三次‘圍剿’時,紅軍實行了一種極端的退卻(紅軍集中于根據(jù)地后部),然而非此是不能戰(zhàn)勝敵人的,因為當時的‘圍剿’軍超過紅軍十倍以上。孫子說的‘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就是指的使敵疲勞沮喪,以求減殺其優(yōu)勢。”(引自毛澤東《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

毛澤東用兵的確堪稱高手中的高手,他以相對劣勢的裝備以及絕對劣勢的兵力打敗了強敵。正如彭德懷所說:“毛澤東創(chuàng)造了古今中外沒有過的一套嶄新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武裝中新的發(fā)展——毛澤東的軍事辯證法?!保ㄒ浴杜淼聭炎允觥?,第172頁,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毛澤東此時已開始顯示他用兵如神的大手筆了,精彩的華章層出不窮,并預示著他后來更加光芒萬丈的軍事天才。

對于第三次反“圍剿”,郭化若后來評論道:

第三次反“圍剿”雖是那樣急風暴雨的局面,我軍千里回師,情況倏忽萬變,特別在決戰(zhàn)階段中,真是“最激烈、最復雜、最變化多端的,也是最困難,最艱苦的,在指揮上說來,是最不容易的時節(jié)?!薄欢?,毛澤東同志依然鎮(zhèn)定自若,排除干擾,從容不迫地深思熟慮,巧妙地設計,以集中優(yōu)勢兵力,發(fā)揮主動性、靈活性和計劃性,調(diào)動敵人于運動中,并逐個殲滅,終于取得了第三次反“圍剿”的偉大勝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