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青年時代,周恩來就有一顆極盛的“求真的心”。在長期的革命工作中,始終堅持實事求是作風。作為開國總理,他更是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扎扎實實地努力工作。眾所周知,上個世紀50年代,他是反冒進的主角,強調(diào)經(jīng)濟工作要實事求是,搞建設做計劃要考慮國家的物力、財力和人力,從國家的基本國情出發(fā),對那些超過現(xiàn)實可能和沒有根據(jù)的指標不要亂提。他反對急躁冒進的努力盡管受到嚴厲批評,但是經(jīng)過“大躍進”的災難之后,毛澤東仍然肯定了他主持制定的發(fā)展國民經(jīng)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替我們留了三年余地,多么好啊!”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國民經(jīng)濟遭受巨大破壞、人民生活發(fā)生嚴重困難時期,周恩來同其他領導人一起堅決貫徹落實調(diào)整國民經(jīng)濟的“八字方針”,為使國家的經(jīng)濟盡快好轉(zhuǎn)、人民生活得到基本保障而殫精竭慮。在1962年七千人大會上,他強調(diào)要“說真話,鼓真勁,做實事,收實效”,反對說假話、搞形式主義那套東西。在1963年學習雷鋒的題詞中,他突出了要學習雷鋒“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也正因為他始終堅持實事求是、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所以他的工作作風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嚴謹精細、一絲不茍,不允許有半點馬虎。這體現(xiàn)了他對黨和人民事業(yè)的高度責任感和赤膽忠誠。
其六,從周恩來的對外交往和國際活動看,始終堅持黨、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從不拿原則做交易,既旗幟鮮明、光明正大,又通情達理、真誠待人,形成獨具魅力的外交風格,贏得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譽。
基辛格評論周恩來的外交風格說:周恩來是一個極具智慧的人。他明白,要同對方達成某項協(xié)議,就必須互相之間非常理解、非常誠實、以誠相待。所以他在同我們的交往過程當中,從來不隱瞞自己的態(tài)度。他是一個非常人性化的人,中國人民把他看做是中國很多優(yōu)秀品質(zhì)的代表。日本公明黨前委員長竹入義勝說:周恩來“是一個不管制度與立場如何,都能善于聽取對方意見的人”。對世界來說,他“是中國的‘代表’,這個‘代表’已贏得了世界的信任與支持,把中國推向了大顯身手的舞臺”。印度外交部亞洲司前司長白春暉說:“世界上有許多十分偉大的人,但是像他這樣的,只有一個?!?/p>
以上從諸多方面對周恩來叱咤風云半個世紀的活動進行了分析,不難看出,無論從哪個方面講,說周恩來“表里不一”,都是毫無根據(jù)的。
周恩來既屬于中華民族,也屬于全世界。他逝世后,聯(lián)合國曾為他降半旗志哀,那么多的人一直在懷念他,這說明他是世界偉人,也說明對他不僅是紀念,而且對他怎樣成為世界偉人展開研究是有必要的。周恩來其人、其史,是我們黨和國家的豐厚精神資源,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研究周恩來是一個永久性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