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反應的分析步驟(8)

微反應 作者:姜振宇


三、設計好問題

估計前面的情境分析、人物分析,已經(jīng)把你搞暈,現(xiàn)在不要倒下,堅持?。?/p>

因為,下面才開始正式的交鋒。

要通過應激微反應判斷一個人有沒有說謊,先要設計好問題,也就是“刺激源”。當一個好問題問出之后,通常真相也隨之而來。

好的刺激方案應該由一套相輔相成的問題交織而成,這套題目大致上可以包括四類問題:無關無壓、無關有壓、有關無壓和有關有壓。

與被測試的問題(比如跳槽)沒有直接關系、不需要努力思考的問題,就是無關問題。比如“天氣怎么樣?”這樣的隨口即可回答的問題,就是無壓問題;相反,需要動腦子思考的問題,比如計算或者邏輯推導等,就是有壓問題。無關問題一般用于確定當事人的微反應基線。

1.基線的確立

基線,就是當事人在正常狀態(tài)下的反應習慣。這里所說的正常狀態(tài),是指完全沒有壓力時的反應習慣,比如輕松聊天的時候,暢所欲言的時候,回憶和表述客觀事實的時候,開懷大笑、失聲痛哭以及怒不可遏的時候,面孔、身體所具備的微反應特征。

要使用“微反應”識人必須設法確立基線,因為當事人在有利害取舍時可能會出現(xiàn)與基線不同的異常反應。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確立基線的問題可以貫穿談話的始終,而不僅是放在一開始。

那么怎么確定基線呢?

基線是一個人正常狀態(tài),也就是“不裝”的狀態(tài)。所以,各種各樣的交流方式都可以作為確定基線的方法。當然,在有目的的交談過程中,最常用的方法當然是問問題。

問題一:符號性內(nèi)容回憶的基線測試題目

說假話通常會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當場瞎編的,通常是虛假情景的構(gòu)造和描述,說謊的人腦袋里想的大部分是圖像性的情境(人、物、故事);另一種是提前準備好的,雖然也是虛假情景,但含有大量精心推敲出來、符合邏輯的“臺詞”。背臺詞,就像我們小時候背課文一樣,主要調(diào)動了大腦對于文字的記憶功能。所以,確定被測試人對符號性內(nèi)容回憶的基線反應,能準確判斷他是否在“背臺詞”。

問題二:非紀實性信息回憶的基線測試題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