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推理在哲學中的地位
許多人沒有意識到,哲學的大部分內容其實都是由理性推理構成的。有種說法是,哲學的本質是研究世界的本性以及人類在世界中所處地位及意義的觀點或理論。毫無疑問,哲學家們的確會提出類似的觀點或理論,但通常情況下,他們的能力與視野皆源于從有效前提出發(fā)的理性論證。當然,人們生活中的許多其他領域也會涉及理性推理,有時候這些領域與哲學也很難明確區(qū)分開來(實際上,“能否區(qū)分”這一事情本身就引起了非常激烈的哲學爭論)。
例如,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都屬于理性研究的領域,它們時常挑戰(zhàn)哲學的邊界,尤其在對心靈與大腦、理論物理學和人類學的研究方面。但是,這些科學理論一般由規(guī)范化的實驗程序和實驗結果所決定,相較而言,哲學則很少這樣做。此外,宗教思想有時也要“征用”理性,并且它與哲學之間的界線也常常引起爭議。然而,宗教思想憑借啟示、信條或宗教儀式的方式,與神性或超驗性的內容有著內在的、本質的聯(lián)系——相較而言,哲學通常不是這樣。
當然,在西方哲學傳統(tǒng)中的確出現(xiàn)過一些非理性,甚至是反理性的杰出思想家,例如赫拉克利特、克爾凱郭爾、尼采、海德格爾和德里達。此外,包括亞洲(儒家、道家、神道教)、非洲、美洲(土著)的許多思想家的觀點似乎很少運用論證,卻也冠以哲學之名。
然而,無論那些作者出于何種意圖,甚至是不合格的思想家,普遍都會在作品中運用理性和精妙的論證方式去證明自己觀點的合理性。多數(shù)情況下,作為一種被普遍認可的工具,理性推理始終都會出現(xiàn)。
因此,哲學并不是唯一承認理性重要的思想領域,許多冠以哲學之名的思想也未必都重視論證。但可以肯定地說,假若一個人不知道怎么使用理性這個工具,那么他只能站在浩渺的哲學思想大門之外了。所以,在開始儲備我們的哲學工具時,要將理性作為最基本的構成部分,或以理性推理的“亞原子粒子”——“前提”與“結論”作為出發(fā)點,沒有比這更好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