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圖書館比他想象的要小許多。照理說一個在國內(nèi)那么有名的大學圖書館樓完全應該是一座航空母艦,而眼前這個不過是一件模型而已。他一走進來的剎那,就聞到了那種熟悉的紙張變質(zhì)的味道,那是一種讓他內(nèi)心難過的東西,似乎不僅僅是味道,還是聲音,甚至于是一種舌頭上的感覺。
多么清淡的中學、大學歲月!
這是誰的詩歌呢?他猛地有些想不起來了。自己讀它應該是在中學時代,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好像還有別的翻譯版本:多么清淡,那些中學、大學的日子……
記得曾經(jīng)有過爭論,就是在學校圖書館里進行的,究竟“日子”好,還是“歲月”好?還有,對于別人詩歌的句式是不是可以改動?
他走在由巨大的書櫥構(gòu)成的通道之中,漸漸意識到了是“清淡”讓他內(nèi)心委屈的。像“清淡”這樣的詞匯也許你平時不太注意,但是,它在某一個瞬間一但進入你的眼睛,就會影響到你的整個身心。似乎你身上所有那些曾有過的傷口,又開始有了一絲絲的、幾乎難以察覺的疼痛。你會因為難過而想哭,又會因為想哭而渴望坐在那兒靜靜地發(fā)呆,你會有重溫舊夢的酸楚,你會想起童年時得到的最柔軟的撫摸。
很久都沒有進圖書館了。在書店里買書,把家建成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圖書館,然后,又在網(wǎng)上買書,在家里堆放得到處都是,然后,就完全忘記了圖書館里清淡的味道。
他沒有意識到自己有什么明確的目的,只是感覺這兒真是舔舐傷口的地方。從中學,到大學,只要是受到了傷害,他就會來到圖書館里,這兒的空氣可以讓他忘卻那些紛亂。走到書里,走在所有那些思想里,可能會是你最沒有思想的時候,你被靜寂吸引,被平和填滿,被忘卻掩埋。
他在圖書館里借到了《品特戲劇集》的最新版本。然后,他看到了《莎士比亞戲劇集》,那曾經(jīng)是他每天都要讀的書,最后被別人借走了,就沒有再看過。是不是再拿回家看看呢?他猶豫起來。就像是你看到了貝多芬的唱片,你卻在猶豫著是否聽它,因為聽肯定會帶來沉重。一張那么熟悉的唱片,再聽是不是有些浪費時間?
他在站在圖書館里看著莎士比亞的那一刻,再一次思考人們對于文化的態(tài)度。就連貝多芬和莎士比亞都可以懶得去再次聆聽,都害怕他們打擾你,那你自己寫的那些東西究竟還有多少遺存的可能?所以你的劇本《大象》轟動過十年之后,人們不再演,不再說,沒有一個評論家愿意為它再多寫一個字,你在網(wǎng)上也再也搜尋不到任何關(guān)于它的新消息……所有這一切,你還有什么委屈呢?
你不就是這樣面對貝多芬的嗎?他把自己的眼睛再次定格在那幾本莎士比亞上,感覺那英國男人突然睜開了自己的眼睛,他開始說了點什么,聲音很小,而且是用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