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將人民當做主人,才能使歷史的航船順流而下,風勁帆正,浩浩蕩蕩。否則,人民就會以其不可阻擋的力量,洶涌而起,浪埋覆舟。歷史已經無數(shù)次地證明每當人民被壓迫、被奴役而無法忍受時,就會揭竿而起,一呼百應,開辟新的歷史時代。無論是中國歷史上無數(shù)次的王朝覆滅,還是當代蘇聯(lián)、東歐的跨臺,中東卡扎菲、穆巴拉克那些曾經的民族英雄一夜間的失敗莫不如是。
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也多次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增強公仆意識, 自覺擺正同人民群眾的關系。這在當前,已經成為各級干部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
三、官員該怎樣對待百姓
認識清楚官員和人民之間的關系,這是前提,而要將這種思想認識轉化為行為,就要求為官者要將一心為民貫徹在日常的所有工作之中,從點點滴滴做起,從實際做起,真真正正通過自己的工作,做到一心為民。
實際上,官員與老百姓之間的關系,正是各級領導干部所要面對的重要現(xiàn)實問題。2011年,胡錦濤同志在“七一”講話中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p>
官員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一心為民,而不是脫離群眾呢?擇其要者,關鍵在于以下三個方面:
1. 時刻想著百姓
行動是受思想和情感所支配的,要做到一心為民,首先要在心底裝著老百姓,時刻想著老百姓。
在這方面,周恩來是一位楷模。他在日常的工作中,時時刻刻想著人民、為著人民,他對人民的愛,是自覺的,完全融化在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之中。
他見到群眾參加國慶游行淋了雨, 馬上給北京市委領導打電話, 要他們給大家熬姜湯喝, 預防著涼感冒;到工廠參觀時,他見工人熱得流汗, 便立即替他們搖扇驅熱;三年困難時期, 聽到各地的災情匯報時,他流下了淚水;去田間地頭了解情況,他把旁邊唯一的一把椅子讓給剛剛忙碌完的農業(yè)專家;視察地震現(xiàn)場時, 他緊緊握住因失去兒了而痛不欲生的老媽媽的手說: 您就把我看成您的兒子吧……周恩來是一位大國總理,所要管的事何其紛繁復雜、所要面對的人何止成千上萬,但他總能想得周到、做得周全,重要的一點就在于他是真正在心底里裝著一國人民。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時,已年屆73歲。面對當時的情況,他說,出來工作,可以有兩種態(tài)度,一種是做官,一種是做點工作。他通過一些簡單樸實的話語,表明他自己的選擇,也實實在在地表明他自己一心為民的思想和精神境界。他說:“誰叫你當共產黨人呢,既然當了,就不能夠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應該老老實實地履行黨員的責任,在不多的余年里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p>
在通訊《焦裕祿——縣委書記的好榜樣》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嚴冬,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祿召集在家的縣委委員開會。人們到齊后,他并沒有宣布議事日程,只說了一句“走,跟我出去一趟”,就領著大家到火車站去了。當時,蘭考車站上,北風怒號,大雪紛飛。車站的屋檐下,掛著尺把長的冰柱。許多逃荒的災民扶老攜幼擁擠在候車室里,他們正等待著國家運送災民前往豐收地區(qū)的專車從這里開過……”
即使在今天讀來,這段話仍然使人有眼眶濕熱的感覺,這種樸素純粹的對老百姓的感情,具有最強大的打動人內心的力量??追鄙诖髮W漫天的日子進入老百姓家中,一句“是毛主席讓我來看您老人家的”,定格在了多少人的心里,也正是這樣的一種力量帶來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