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地改革開放以后,一直有人呼吁將蔡元培歸骨北大。據(jù)《南方都市報》——一份被孔慶東斥為“漢奸媒體”的報紙——報道,上世紀八十年代,曾任《大公報》副總編輯兼《新晚報》總編輯的羅孚先生開始呼吁讓蔡元培歸骨北大。1985年,他在《蔡元培的墳》一文中寫道:“整個山坡上,從下到上,又從上到下,堆滿了一座座墳墓,又不是一排一排有規(guī)律地陳列著;那格局是雜亂的。……萬墳如海,蔡元培的墳墓就淹沒在這樣的一坡墳海之中?!贝宋脑凇度嗣袢請蟆犯笨l(fā)表,結(jié)果不了了之。十多年后,西南聯(lián)大外語系出身的翻譯家巫寧坤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得知蔡元培的墓仍在香港的墳場,情景蕭條,便給北大寫信,懇請北大早日迎蔡元培之靈歸葬于北大校園。據(jù)羅孚后來介紹,北大校長辦公室當時回復稱條件不具備。此后羅孚曾對北大的回復提出質(zhì)疑,多次撰文要求蔡元培歸骨北大,均未果。
如今想起來,這些熱心人其實大多是在瞎操心。且不說北大的態(tài)度冷淡,就是蔡先生的家人也從來沒有想過讓他的尸骨“北歸”的念頭。去年11月下旬,蔡元培的孫女蔡磊砢女士赴香港拜祭祖父時再度對媒體公開表示,祖父在港的平凡墓地“一如先生一生追求”,家人并不希望蔡先生歸骨北大。一同前往拜祭的李大釗(他是蔡元培的北大同事)之孫李清先生也認為,“應尊重歷史為好”,且蔡元培墓地在港,是香港民眾的福氣。
我還想提醒讀者注意這樣一個事實:蔡磊砢也是一個“北大人”,她在北大教育學院博士畢業(yè)后留院,目前就供職于祖父曾傾注滿腔心血的北京大學。還有誰比她更深切地了解祖父的心愿與北大現(xiàn)狀之間的距離?
至少在據(jù)說是“充斥著非理性聲音”的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上,擁有一百多年歷史和蔡元培、胡適這樣偉人的堂堂北京大學,眼下正越來越淪為一個笑話,這遠不僅是因為一兩個孔慶東之流。三個多月前,當現(xiàn)任北大校長周其鳳教授因創(chuàng)作《化學是你,化學是我》的雷人歌詞而被輿論批為“欠缺人文修養(yǎng)”時,我還很為他抱了幾分不平;一個多月前,當他說出“美國教育一塌糊涂”這樣的話時,我只能無語;而當最近在網(wǎng)上見識到他面對前來視察的中央領(lǐng)導(一位遠比他年輕的北大校友)時的那種恭敬卑下的神態(tài)時,我發(fā)現(xiàn)自己不得不全盤認同大多數(shù)“非理性”網(wǎng)民的板磚:那個蔡元培和胡適的北大已死。
我其實絲毫沒有貶損周校長的意思,在我看來,他首先是一名副部級官員,他忠實地盡到了一個官員對上級的職業(yè)義務。至于教授身份,對他來說是無關(guān)緊要的。換句話說,現(xiàn)在的北京大學是一個副部級的衙門。既然是衙門和官,自然要比權(quán)勢,如此則它可能就是京城多如牛毛的部級衙門中最不重要的幾個之一。就說它對門那所出過一大批現(xiàn)任國家領(lǐng)導人的清華大學,就足以壓得北大抬不起頭來。
作為一個默默無聞的晚輩后學,我不敢代心目中高山仰止的蔡元培先生發(fā)言,但有句話不說出來令我如鯁在喉:蔡元培的后人反對將先生之墓遷回北大,實在是太正確、太明智的決定!我敢打賭,蔡先生若地下有知,一定會慶幸自己身后與孔慶東嘴里的“殖民地走狗”為鄰,而非側(cè)身一片喧鬧嘈雜的官場(當然,還有商場)之中,與孔慶東之流為伍。
(陳季冰,專欄作者,《上海商報》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