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為什么去遠方?(2)

你期待的美好在路上 作者:張苡弦


然而,身為人類,我們?nèi)匀幌胝业阶陨砼c世界的深刻聯(lián)結(jié),我們想要走進那個未知的世界里。但是,不管是跟團旅行、自由行還是自助旅行,要和不同的文化交流,都會面臨比較高的心理恐懼和技術(shù)障礙;即使是自由度大的自助旅行,如果是不斷地跨城市移動、沒有辦法在一個地方久留,還是很難體驗到當?shù)厝说纳?。不過,在“人助旅行時代”,各種程度的文化交流密切而頻繁,我們有廉價航空和社交網(wǎng)絡(luò),分享與交換經(jīng)濟(sharing economic)的概念漸漸取代了購買與消費,許多旅人以共享、共利、合作的方式成立了各式各樣的社群,如沙發(fā)沖浪 (Couch Surfing)。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在旅行中體驗當?shù)匚幕?、結(jié)識當?shù)厝?、和當?shù)厝艘黄鹕钭兊迷絹碓胶唵巍?/p>

我沒有環(huán)游世界的大夢,毫無遨游萬里的豪情壯志,也不會常常有“需要出走”的念頭,更沒有染上“無可救藥的旅行癮”,但在這幾年,我卻走得比想的還要遠,這一切,都是源自于對“人”的好奇。

先認識了一個朋友,在日常相處中發(fā)現(xiàn)彼此的異同,進而產(chǎn)生對對方文化的好奇,然后再從他們口中,拼湊出他們國家的樣貌;通過與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人互動往來,了解這世界的關(guān)系,了解自己的國家,了解自己。

人跟人之間真實而美好的互動、走進彼此的生活、生命緊密地交織,當?shù)厍蛄硪欢说哪橙伺c我們有這么深刻的聯(lián)結(jié),地球彼端那塊土地發(fā)生的事,我們自然也就無法漠視。我想知道是什么樣的歷史、文化、家庭、教育、政策、民族,養(yǎng)成了和我這么不同又這么相似的個體;又是什么因緣讓我們相遇?我以親身經(jīng)驗記錄下八年來和世界各地年輕人的對話,一段又一段異國真摯的友誼,把我?guī)椅丛胂筮^的國度。我的世界地圖,是世界各地的朋友拉著我的手畫出來的。

沒有一次旅行是計劃好的出走,也不是一股說走就走的沖動,我只是想去拜訪朋友。他們是來中國臺灣念書的外國人,是朋友的朋友,是我在布拉格當交換學(xué)生時,遇見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我想去看看他們的爸爸媽媽,想看看他們成長的地方、他們的家、他們的學(xué)校,想讓他們親自帶著我走過他們跟我說過的那些地方?!罢埬阋欢ㄒ獊砦业膰?!我有好多東西想要讓你親眼看到!我想要介紹我家人朋友給你認識!”

李欣頻說過,每一次旅行,都好像重新投胎一次。我也覺得,因為人助旅行,我好像在一輩子里活了好幾輩子。

人助旅行,是對世界與內(nèi)心的田野調(diào)查。我們身兼各種身份在遠方探索世界,與人群和自我同步對話。

我們是社會學(xué)家,游走穿梭于不同的宗教、種族、階層、性別、次文化群體,在不同社會結(jié)構(gòu)的發(fā)展與演進中,找到自我社會的坐標。

我們是人類學(xué)家,通過拿除框架的參與式觀察,在人類的生物性與文化性中搖擺。

我們與來自不同脈絡(luò)的個體對話,成為彼此的心理咨詢師,偶然在海上相遇也好,能陪伴彼此走上或長或短的一段路也好,我們都治愈了心靈深處某個原本以為再也解不開的結(jié)。只要交換了故事,靈魂的某一部分也就同時交換了。

旅行結(jié)束后,我們終將沉淀為哲學(xué)家,直視生命的核心,撥開表象世界的迷霧,在本質(zhì)的問題里日夜思索,甘于自我折磨于這種沒有標準答案的不確定感。

最后,我們都會成為自己生命的藝術(shù)家。

人助旅行,不只是到世界旅行,也是到別人的生命中旅行,為了走進世界,看見存在每個文化里的靈魂。

為什么要去遠方?因為遠方有我的朋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