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金元都是從北方攻入中原的邊疆民族建立的國家,建立遼國的契丹人早就滲透了中國的北方。在“安史之亂”以后,原來邊防駐軍的地區(qū),契丹人已經(jīng)充滿了中國軍隊,但后續(xù)的契丹民族還是一波一波地進入中原。在唐代分裂的時候,契丹人的力量已經(jīng)非常強大,以至于根據(jù)地在北方的五代,都要聯(lián)絡契丹人,甚至向契丹臣服。石敬瑭割讓了燕云十六州①,于是契丹人建立的遼國間跨中國和塞外的土地。
正如以前講過南北朝的情形,遼國也是一國兩制的二元體制。國內分成南北兩部分,北方是以胡法治理,南方是以漢法治理,兩個政府平行存在。北方是部落,南方是州郡,不過州郡之中,穿插了許多以北方胡人軍隊駐防的地區(qū),稱為“投下”或者“頭下”。遼國的皇室,世世代代是耶律氏和蕭氏通婚。京劇里面的蕭太后,就是許多蕭氏后族之中的一個。這樣的一個國家,上下之間的隔絕是在所難免的。下層的信息回饋可以說完全沒有,不過正因為是征服王朝,本來就是用武力統(tǒng)治,也就說不上上下溝通了。
遼國被東北的后來者女真征服。女真反叛的原因,也就是因為整個征服王朝對于非我族類的其他異族都橫征暴斂,本來是契丹人同一族類的女真人,也受不了契丹人的統(tǒng)治。另一方面,一半契丹人和一半漢人構成的遼國,終究躲不開漢文化的影響,幾百年的統(tǒng)治,大多數(shù)的遼國上層人士也逐漸喪失當年的勇武之氣。面對忽然崛起的女真,遼國的王朝體制完全無法處理突發(fā)的危機。只有一些沒有離開北邊的契丹人,在遼國覆亡之后逃往中亞,在那里建立了西遼①,居然也維持了近百年時間,號為強國。這一個西遼,在中亞族群的心目中卻是另外一個中國,號為四個“桃花石”②之一。因此,遼國的興亡,真是一部文化沖突和文化適應的故事,也許遼國兩邊都沒有顧全,但也許他們在兩邊都搭上了邊。
女真人也是通古斯語系③的民族,和鮮卑、契丹基本上是一個語系。在契丹人進入中原以后,女真人慢慢擴大,占據(jù)了今天東三省大部分地區(qū),但還是臣服于遼國。正如前述,他們受不了契丹人的橫征暴斂,終于起兵打敗了契丹人。金人的戰(zhàn)術常常是輕裝騎兵遠道奔襲,千百里外一群群騎兵小部隊集合為大軍,忽然出現(xiàn)在敵后,他們也沒有后勤補給,因敵之糧,來去如風,不僅占領了契丹人的遼國,而且攻進宋朝的北部,占領了中原。這個王朝,也是采用一國兩制的方法,在占領區(qū)設立了許多駐防基地,所謂“猛安”、“謀克”①都是駐防的武將,不在文官體系之內。女真人在中原待的時間不算長久,大部分很快就被漢化了。這個征服王朝也沒有什么真正的管理體系,當然也談不到上下信息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