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精彩書摘(1)

馬雅可夫斯基與莉麗·布里克:偉大的書信愛情史 作者:【俄】瑪格麗特·阿納托利耶夫娜·斯莫羅金斯卡婭


“您知道嗎?小提琴,

咱們倆非常相像:

我也喜歡

大聲嚷嚷——

可就是什么問題也說不清!”

樂師們取笑我:

“你可真行!

來找木制的未婚妻!

還真是好腦筋!”

這些人——我可瞧不起!

我——是個好小伙子。

弗·馬雅可夫斯基《小提琴也有些神經質》,1914年(В.Ма-яковский. Скрипка и немножко нервно,1914год)

弗拉基米爾·馬雅可夫斯基(Владимир Маяковский)和莉麗亞·布里克(Лиля Брик)的愛情故事是一段奇緣,激發(fā)起無數人的好奇心,也讓許多人困惑不解,未解的問題永遠多于答案。人們曾用無數的修飾詞來給他們的愛情作注:荒唐、不正常、病態(tài)、瘋狂和淫蕩,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可是這一切都沒有影響他們愛情的甜蜜!也許,正是因為有莉麗亞·布里克的愛,馬雅可夫斯基才得以寫出這些杰出的詩篇。要知道,他們相識之初,馬雅可夫斯基幾乎所有詩篇都是為她寫作并獻給她的,他們之間的關系遠非世人所理解的那么簡單。正是這種所謂的“病態(tài)的”關系成就了馬雅可夫斯基,使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與個人生活熠熠生輝。他詩歌語言的極大表現力讓一代又一代的讀者贊嘆不已,人們好奇,想知道詩人想象力如此豐富的源泉到底在哪兒?莉麗亞·布里克無疑就是那針興奮劑,只有她能讓馬雅可夫斯基激情澎湃、才思如泉涌。

我常常沉思,假如不是莉麗亞·布里克,還會有什么樣的女人能夠成為馬雅可夫斯基的精神鼓舞者?那種為人隨和、謙讓、顧家,從不給他出難題,時時處處都尊重他的意見、與他保持一致的女人可以嗎?毫無疑問,不可以。馬雅可夫斯基和這種女人在一起,能夠感覺到的只是舒適與安逸,而他需要的是激情。關于這一點,馬雅可夫斯基自己就曾經說過。詩人所理解的愛情是交織著不安、猜忌與忌妒的痛苦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只有莉麗亞可以給他。在馬雅可夫斯基的私人生活中,我們會關注所有對馬雅可夫斯基產生影響的事件,而這些事件的主角就是莉麗亞。正是因為她的存在,馬雅可夫斯基才能成為一位偉大的詩人。

閱讀弗拉基米爾·馬雅可夫斯基和莉麗亞·布里克往來的信件時,我常常會為這個女人的行為感到憤怒。她怎么能如此對待馬雅可夫斯基:緊緊抓住馬雅可夫斯基不放,對他嚴格控制?許多馬雅可夫斯基研究者都這樣論述他們的關系,說莉麗亞一直把他束縛在自己身邊,靠他的名譽生存,也正是因為馬雅可夫斯基她才獲得永生。是啊,假如她不是馬雅可夫斯基的繆斯,怎么會有人想起她呢?她本人從未做出任何可以讓世人記住她的事情,但是后人對她的評述一點兒也不少于馬雅可夫斯基。當她遇見馬雅可夫斯基,和他產生這樣一段奇緣,她是否能夠預見如今這樣一種結果?當然,能。只不過,她最初與詩人結識的真正動機對我們來說依然是個謎,她本人也沒有在任何一本私人日記中提及。莉麗亞活到74歲,生前出版了幾本書,還留下了大量的訪談錄、日記和回憶錄,但是藏在內心深處的感情卻從未吐露過,我相信,這個女人是把它帶走了。

20世紀初社會上正盛行愛情實驗,即便在這種背景下,莉麗亞、奧西普(Осип)和馬雅可夫斯基的三角關系仍被視為是病態(tài)的、有傷風化的。莉麗亞的母親雖說早已習慣了女兒的叛逆,卻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這一現實,她始終不承認他們的這種結合。

莉麗亞和馬雅可夫斯基相識時已經結婚,但這沒有妨礙他們之間產生愛情。他們三人還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