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襲說:“那個是司馬朗的弟弟、司馬防的次子司馬懿?!?/p>
曹操點點頭:“怪不得呢?來頭不小,我親自去考察考察他,居然敢口出狂言?”曹操想一探究竟——我曹孟德的文章寫得如此有才華,如此激動人心,怎么還會有人不同意呢?不同意就算了,怎么還會當面指出呢?而且還那么不給面子……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估計還有司馬懿形象的原因。根據(jù)史書記載,司馬懿身材高大,皮膚白皙,兩鬢留長髯,寬廣的額頭,尤其是那雙鷹眼,更是沉靜中隱帶一股憂郁,深得難以捉摸。這完全吊起了曹操的興趣。他是疑心如此重的人,肯定要弄明白。
宴會散席不久,曹操的命令姍姍而來。曹操特地派杜襲將司馬懿請到曹董事的辦公室。這一下,正中司馬懿下懷。
服裝、道具、臺詞都經(jīng)過充分準備,就等主要演員上場。
見到曹操,司馬懿趕緊跪拜,謙遜地說道:“終于等到曹丞相的召喚?!?/p>
曹操一聽,覺得奇怪,你小子怎么會知道我會召見你?曹操是聰明人:我的文章寫得那么煽情、勵志,卻被你批評,除了想引起我的關(guān)注之外,肯定還因為我的文章內(nèi)容不合你的胃口,你肯定有高見。還不趕緊說出來?
接下來的臺詞,司馬懿早就背誦得滾瓜爛熟。
“赤壁之敗,并不是丞相兵嬌將怠,也非指揮失當,而是天道所致。丞相軍隊八十三萬,孫劉二軍不過五六萬人,按理說,丞相兵鋒所向,孫劉本該束手。可他們身負絕境,卻連為一氣,殊死相抗,為何?
“因為在天下大半士族眼里,丞相雖然托名漢相,實為漢賊。而劉備雖然蒼首匹夫,卻是當今皇叔,是大漢正統(tǒng)。丞相啊,漢室雖衰而未亡,百足大蟲雖死而未僵,時下,人心仍然向漢不向曹。這就是丞相兵敗的根本原因。
“赤壁之后,天下將分為三分之勢:丞相為一方,獨霸中原及北國;孫權(quán)為一方,劉備為另一方;他們二人將彼此稱雄于江南,且爭斗于荊、襄及西川。罪徒以為,十年之內(nèi),丞相怕是難以一統(tǒng)天下了。因為丞相要攻劉,孫權(quán)必相援,攻孫權(quán),劉備斷其后。
“丞相能做的就是整理軍紀,墾邊屯糧,減免稅賦,富國強兵。丞相只要把中原四周治理好了,就能居高臨下,居強凌弱,在三國之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十年之后,局勢必變,那時丞相只需舉天子令旗,遣三十萬勁旅南征,定然處處授首,馬到功成,甚至兵不血刃,順其自然,即可將整個天下收入囊中。”
背誦這段話,只需要下十分鐘的功夫。但要說出這段話,則需要十年的功夫。這就是能力,司馬懿十年鍍金所積累出的能力。當然,司馬懿的高明之處還在后面。
曹操聽完之后,心中默念道,這小子行啊,居然能夠看得這么透徹。不過,領(lǐng)導(dǎo)就是領(lǐng)導(dǎo),他很深沉地說道,想不到天下居然還有第二個人有此覺悟。
這一句話就把司馬懿的氣場壓下去了。想想看,你挖空心思想出來的話,被老板輕描淡寫地一句話完全壓制:這些我都考慮過。不管曹董事是真深沉還是裝深沉,他說他想過,就想過。你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蟲,怎知道他有沒有這么想過?跟老板過招,你想出來的計劃被老板采納,這計劃的所有權(quán)人就是老板,任何場合中,這個計劃的作者都是老板。這很重要,記住了。
顯然,司馬懿沒有料到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