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愛就好像一串夢/夢醒了一切亦空/或者是我天生多情/方給愛情戲弄/同你在追逐一個夢/夢境消失歲月中/唯有在愛中蘇醒時/方知愛情非自控
我渴望自由/讓我沖天飛/當(dāng)初的我太沖動/日后我要是仍想到你/應(yīng)信當(dāng)初情深重/情愛就好像一串夢/夢境生于意念中/如你共我心不相同/一生愛情都白送
這是《儂本多情》的歌詞,我愿意一字不漏地將之放在文章的開頭,是因為它的確太美妙了。我希望大家都來分享這絕妙的文字。這是一首流行歌詞,更是一首現(xiàn)代詩歌,足以令很多自稱詩人的人汗顏。凝練、節(jié)制的語言所勾勒出的情感時空,封閉而逼仄,彌漫著傷感、癡纏的霧靄,讓人感到窒息。它是黑色的,也是柔滑的,我們甘愿在這種情緒里慢慢缺氧,讓悲傷持續(xù)地飄蕩。
這首詩的作者,是曾寫下經(jīng)典歌曲《風(fēng)繼續(xù)吹》的鄭國江。主題,依然是哀婉的愛情。只是,這一次他的文字更加雋永,洋溢著古典之美。讀著鄭國江的文字,聽著張國榮的歌聲,有種時空錯亂之感,仿若回到過去的某個具有文藝范兒的年代。
《儂本多情》是張國榮主演的同名短劇的主題曲,但是,其中有兩個鮮為人知的“內(nèi)幕”。第一個是,《儂本多情》的原名叫《一串夢》;第二個是,這首歌最開始是寫給由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改編的電影的。鄭國江說:“當(dāng)時他們說要拍《傾城之戀》,于是我就回去把整本小說看完了?!比缓?,鄭國江寫下了《一串夢》。不過,后來這首歌沒有用于《傾城之戀》,反而是用于由張愛玲的另一部小說《第一爐香》改編的短劇《儂本多情》。
大概是因為張愛玲的小說描寫的都是兒女情長,所以“錯用”也竟然顯得那樣貼切。只是,當(dāng)初連鄭國江都不知道,他的作品由《一串夢》更名為《儂本多情》了。我倒是認(rèn)為,這個名字比原名更好,更有意境和想象空間?!耙淮畨簟边@三個字太笨拙了,哪有“儂本多情”這般曼妙。
情情愛愛,浮浮沉沉,自古以來都是文人墨客書寫的主題。古詩有云:“多情自古空余恨,好夢由來最易醒。”1980年代的香港歌壇,詞人們善于從中國古典文學(xué)的底蘊中吸取營養(yǎng),甚至很多歌名都是化用自古典文學(xué)名著。比如,達(dá)明一派的《石頭記》,名字來源于《紅樓夢》。我想,鄭國江也一定通曉中國古典文學(xué),否則寫不出這般悠遠(yuǎn)的詞?!扒閻劬秃孟褚淮畨簦瑝粜蚜艘磺幸嗫铡?,開篇之句仿似穿越時空,從遙遠(yuǎn)的宋朝飄然而來。
黎小田對張國榮的指導(dǎo)意義,早在《風(fēng)繼續(xù)吹》中就讓我們領(lǐng)略了。這一次,他與鄭國江共同努力,精心打造了張國榮情歌的又一力作:《儂本多情》。這是張國榮早期慢歌的經(jīng)典曲目之一,給哥哥帶來一條更加寬廣、明亮的星光大道。
“加菲貓”黎小田的身體里流淌著一股憂郁,他的音樂總是充斥著揮之不去的哀傷與惆悵?!秲z本多情》的旋律洋溢著深沉的悵惘與傷感,如蕭瑟的秋風(fēng),充滿古典氣息。它就像一條深邃、幽暗的時光隧道,帶著我們穿越漫長的時空,在氣流的對沖中,產(chǎn)生隱秘的共鳴。所以,鄭國江為之書寫了一段逝去的愛情。只有失去的,才最讓人心痛。這般纏綿、悲傷的愛情,必須用靈魂吟唱。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愛情自古多傷人。謳歌愛情圓滿的作品向來不少,但是,真正烙在人們心里的,依然是愛情刻下的傷痕。因為,在愛情的路上,人們療傷時往往比相愛更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