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遇險是返回斗母宮,挑夫以為時間尚早,堅持繼續(xù)前行,說前邊有個平安寺,可以在那里休息。木月文拗不過他,只好同意。兩人走了十幾里路到達平安寺,這才發(fā)現(xiàn)寺已毀了。這時夜幕降臨,進退都不能了,而夜晚走路必會被野獸所害,如果留下露宿,不被野獸吃掉,也要被凍死。情急之中,木月文發(fā)現(xiàn)了一個可容身的小石洞,立刻與挑夫爬了進去,蜷曲起身子,用亂石堵住洞口。夜里,果然有熊來到洞外,吼叫不止。當時如找不到這個洞,二人必葬身獸腹。
第三次遇險是逼近太白山頂峰時,住宿在太白池旁邊的破樓上。因山太高,空氣稀薄,飯不能煮熟,只能夾生吃。天氣特別冷,當夜降下白茫茫的大雪,所帶衣物全部穿在身上也難抵寒冷。帶的糧食眼看要吃光了,如果大雪沸沸揚揚不止,封住山路,必將凍死在這里。木月文憂心重重,一夜未合眼。第二天一早,雪止了,天突然晴了,真是菩薩保佑。
第四次遇險是下太白山的第二天,進山已走了二百九十多里路,沿途由于寫生和觀賞山景,耽誤了時日,同時每天爬山,飯量大增,所帶糧食已吃盡,這天又逢大雨,身上帶的糧食沒有了,只得冒雨急行。將近傍晚,全身濕透,加上一天未吃飯,心慌肚餓,走到一山谷,木月文又中了癉氣,生死攸關(guān)之際,突然發(fā)現(xiàn)了深谷里有一戶人家,因而得救。
第五次遇險是離開深山那戶救命人家,走了三十多里路,遇到了一伙強盜,幸而錢藏于竹杖中,只搶去了少部分銀元,如錢都放在身上,就會全被搶去,無錢無糧,后果不堪設(sh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