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掀起“五四運動”,高舉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革命旗幟,震動了全中國和全世界。當時世界輿論說:“睡獅醒了!”
五四運動不斷深化,提出了邀請“德先生”和“賽先生”兩位客座教授前來中國建設。遺憾的是,德先生沒有拿到“簽證”,無法成行。賽先生一個人來了。他們二人原來是一對老搭檔,長于合作演唱“二人轉”?,F在賽先生一個人前來,只能“一人轉”了。一個人前來也好,比一個都不來好??墒?,發(fā)生一個問題:怎樣“接待”賽先生呢?
賽先生出行不利,一到中國就被要求脫下西裝、穿上長袍,服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大原則,也就是封建為體、技術為用,要他遵命辦理他沒有辦理過的“朝廷企業(yè)”和“官僚工廠”。賽先生感到水土不服,頭昏腦脹,得了“眩暈癥”。
賽先生到蘇聯,受到“蘇維埃式”的接待。先改造賽先生的思想,然后叫他創(chuàng)造無產階級的“真科學”,廢除資產階級的“偽科學”。最有名的創(chuàng)造是:馬克思主義的“米丘林生物學”和馬克思主義的“馬爾語言學”。前者是自然科學,后者是社會科學,二者同樣披上了“階級性”的紅色外衣。
50年代,中國向蘇聯“一邊倒”,建立了許許多多“米丘林小組”,聽說有五萬個。赫魯曉夫一上臺,一夜之間,全部煙消云散了。據說“真科學”生產不出優(yōu)良的玉米種子,每年要向“偽科學”購買大量的改良種子。這是怎么一回事?我查看蘇聯的“哲學辭典”,其中有洋洋灑灑的大文章“光丘林生物學”,說得頭頭是道。
新出飯的《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1986)有“米丘林”的條文,上面說:“他的雜交理論經李森科發(fā)揮后,被蘇聯政府采納為官方的遺傳科學,盡管幾乎全世界的科學家都拒絕接受這種理論”。原來,米丘林是一位樸素的園丁,他的“生物哲學”是李森科編造出來的。赫魯曉夫時期,蘇聯放棄了“生物哲學”,引進了“生物科學”,否定了生物學的階級性,使它恢復本來面目。從此,不是各個階級有各自的“階級生物學”,而是各個階級都可以利用同一種“人類生物學”。于是,蘇聯和中國的生物學以及全部自然科學,都脫下了“階級性”的外衣。
任何科學,都是全人類長時間共同積累起來的智慧結晶。顛撲不破的保存下來,是非難定的暫時存疑,不符實際的一概剔除。公開論證,公開實驗,公開查核。知識在世界范限交流,不存在“一國的科學”、“一族的科學”、“一個集團的科學”。學派可以不同,科學的真諦是共同的、統(tǒng)一的、一元的共識。
人類的認識發(fā)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神學階段,(2)玄學階段,(3)科學階段?!吧駥W”的特點是依靠“天命”,上帝的意志是不許“盤問”的?!靶W”的特點是重視“推理”,推理以預定的“教條”為出發(fā)點?!翱茖W”的特點是重視驗證,“驗證沒有先決條件,可以反復檢驗”,不設置“禁區(qū)”??茖W的“真?zhèn)巍币谩皩嶒灐?、“實證”來測定,不理睬“強權”的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