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赧王二年(公元前313年)九月二十八,張儀到楚為相,也將近五個月。這五個月,張儀作為楚國之相,過得還是挺舒心的。因?yàn)樗?,自己是奉命而為楚相,而且只能是臨時的;而楚國的大臣們也都知道這一點(diǎn),對他為相,也沒有什么不服氣的。
在楚懷王之朝為相,由于跟其他楚臣沒有什么利益沖突,所以,張儀與大家的關(guān)系都處得不錯,只有一個陳軫總是陰陽怪氣,但是卻也不跟他發(fā)生沖突。
雖然張儀與其他楚臣沒有沖突,但是,楚臣之間則是矛盾重重。不過,張儀總是采取不參與,不支持也不反對任何一人或一派的態(tài)度,反倒經(jīng)常為大家消彌沖突,調(diào)和矛盾。因此,楚懷王對張儀更是另眼相看,覺得他不錯。
九月二十八這天,楚懷王不臨朝視事,張儀也無所事事,就在令尹府中獨(dú)自品酒聽琴。
“令尹大人,黃大人求見。”突然令尹府的管家來報。
“夥頤!”張儀驚嘆了一聲。這個楚語辭兒,是他來楚后學(xué)會的唯一一個感嘆詞。
于是,立即請管家延進(jìn)黃大人。
這來訪的黃大人,究竟是何許人也?
此人不是別人,乃是楚王朝中的一個元老之臣,名曰黃齊。
黃齊這幾天跟朝中的另一位楚國老臣富摯,斗得不可開交。張儀見黃齊今天突然造訪令尹府,來看自己,心里就猜到是跟富摯鬧矛盾的事有關(guān)。
張儀知道黃齊心里所思所想,但他知道富摯比黃齊資歷更深,在朝中的根基也更深。因此,在耐心地傾聽了黃齊所說的二人幾十年的恩怨之后,就開誠布公地勸解黃齊道:
“公所言,儀知之矣。然楚臣多以為公不友善于富摯?!?/p>
黃齊聽張儀這樣一說,也不覺慚愧地低下頭。因?yàn)樗?,正如老話所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奔热欢唆[了幾十年,自己多少也有過激與不是之處的,這個自己心里也是清楚的。
張儀見一句話說到了要害,遂接著說道:
“老萊子教孔子事君之事,公豈不聞乎?”
這老萊子,可是楚國的先賢。他與楚國的另一位先賢老聃(即老子,名李耳)同是道家的代表人物,曾著書十五篇,推闡道家之學(xué)說。據(jù)說,時人稱之為“圣人”的孔子,一生所敬佩的人極少。但是,卻有四個人則令孔子敬以師禮,并曾虛心向其問學(xué)求教。這四個人,除了周之太史老子、衛(wèi)之蘧伯玉、齊相晏平仲(即晏子)之外,就是楚之老萊子。老萊子處亂世,不愿與世人同流合污,后逃世耕于蒙山之陽,楚人多所敬仰之。
因此,當(dāng)張儀說到老萊子,黃齊就不住的點(diǎn)頭。
張儀見此,遂續(xù)而說道:
“孔子問老萊子事君之道,老萊子示之以齒,曰:‘此,至堅也。然六十而盡者,何也?相磨也?!?/p>
張儀所引老萊子的話,黃齊當(dāng)然明白其意,它是說,人的牙齒可謂堅固無比了,然而,人到六十歲,卻都損壞殆盡,原因是上下齒相互磨損。
可是,黃齊不明白的是,張儀引老萊子的這個話,與自己有什么關(guān)系呢?于是,便不解地看著張儀。
張儀一見,不禁莞而一笑。心想,怪不得他跟富摯斗了一輩子,自己的話已經(jīng)將道理說得如此透徹了,他還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