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明”的“軟弱”
對艾達來說,“前語言階段”讓她得以保持自己情感的完整,在到達澳洲這塊土地之前,艾達幾乎沒有性別差異所帶來的女性匱乏感,通過演奏鋼琴,她與整個世界隔離,完成情感的自足。對艾達保持沉默的原因,影片沒有給出確切的理由,只是借艾達的女兒之口說出,她媽媽認為這個世界上很多人說的話都是廢話。艾達之前沒有結(jié)過婚,但卻跟自己的老師生了一個女兒,不過這位老師因為無法承受艾達的激情,最終退卻了。關于這段感情,艾達用手勢跟女兒說;“他害怕了,不再傾聽?!痹谀撤N意義上,艾達的老師跟斯圖爾特一樣,他們有著良好的文明教養(yǎng),也能欣賞艾達的獨特氣質(zhì),但是他們卻很難與其琴瑟和鳴,因為艾達內(nèi)在的強悍讓他們望而卻步。在艾達面前,斯圖爾特幾乎是個性無能的男人。斯圖爾特始終不敢主動與艾達親近,艾達和女兒一起的時候,他總不太去打擾,覺得自己是個局外人;在發(fā)現(xiàn)了艾達與貝因偷情的時候,他也沒有沖進房間制止,而是在屋外偷窺兩人。
身為男性的斯圖爾特只有兩次在艾達面前表現(xiàn)出了自己的性沖動,一次是艾達又去找貝因約會,他在半路攔到了艾達,憤怒地把她拖進小樹林,意圖施暴,但終因艾達的女兒的到來而沒能成功;第二次是斯圖爾特發(fā)現(xiàn)艾達要女兒偷偷傳遞琴鍵給貝因,他憤怒之至,砍下艾達的一根手指,受傷的艾達躺在床上,無法反抗的艾達喚起了斯圖爾特的沖動,但是面對艾達的眼神,斯圖爾特最終不敢造次。斯圖爾特的這兩次主動的性行為,幾乎都是建立在艾達有所欠缺的基礎上——艾達偷情犯錯和艾達身體受傷。對斯圖爾特來說,在他所受的教育中,男性的性別身份只是在女性匱乏的基礎上才能確立,才能激發(fā)出真正的雄性荷爾蒙,而艾達內(nèi)在的完整和強悍卻始終讓他無法應付。
不過,斯圖爾特也有強勢的一面,那就是在面對資本利益的時候,因為這是現(xiàn)代文明的“象征秩序”所賦予男性的合理化角色。在影片的開頭,因為人手不夠,斯圖爾特不顧艾達的抗議,決定把鋼琴留在海邊;在貝因提出要用土地來交換鋼琴的時候,盡管艾達激烈反對,斯圖爾特還是把鋼琴交給了貝因,而且強迫艾達去教貝因彈琴;貝因決定把鋼琴還給艾達,斯圖爾特十分生氣,以為之前的協(xié)議被艾達破壞,蠻橫地制止了送琴的行為。作為一個資本家,斯圖爾特把金錢看做是控制周圍世界的最重要手段,他的人生目標就是不斷地增加金錢,并以此增強自己的自信力,強化自己的身份認同,斯圖爾特內(nèi)在情感的弱勢在其追逐資本時所表現(xiàn)的強勢態(tài)度中,凸顯得愈加明顯。
在艾達面前,斯圖爾特在情感方面始終是一個失敗者,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現(xiàn)代文明為斯圖爾特增加了很多負荷,面對艾達這樣的特殊女性,他顯得十分無力,同時在資本利益的驅(qū)使下,他又變得理性、冷酷和無趣,無法理解艾達那種“黑暗的技能”里的激情;二是貝因開啟了艾達的另一道生命之門,通過貝因,艾達認識到除了鋼琴和藝術,她還可以通過愛情來釋放自己的激情,探尋自我潛意識深處的強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