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娘家本閶門西,門前綠水環(huán)金堤。有時妝成好天氣,走上皋橋折花戲。風流太守韋尚書,路傍忽見停隼旟。斗量明珠鳥傳意,紺幰迎入專城居。長鬟如云衣似霧,錦茵羅薦承輕步。舞學驚鴻水榭春,歌傳上客蘭堂暮。從郎西入帝城中,貴游簪組香簾櫳。低鬟緩視抱明月,纖指破撥生胡風。繁華一旦有消歇,題劍無光履聲絕。洛陽舊宅生草萊,杜陵蕭蕭松柏哀。妝奩蟲網(wǎng)厚如繭,博山爐側(cè)傾寒灰。蘄州刺史張公子,白馬新到銅駝里。自言買笑擲黃金,月墮云中從此始。安知鵩鳥座隅飛,寂寞旅魂招不歸。秦嘉鏡有前時結(jié),韓壽香銷故篋衣。山城少人江水碧,斷雁哀猿風雨夕。朱弦已絕為知音,云鬢未秋私自惜。舉目風煙非舊時,夢尋歸路多參差。如何將此千行淚,更灑湘江斑竹枝?
泰娘是韋家的歌女,出身蘇州,到京城后,學到新聲,韋死后,歸蘄州刺史張愻,張得罪謫居武陵,又死,泰娘無所歸,日抱樂器而哭,劉氏同情她的遭遇,因而有此詩。詩的大部是四句一轉(zhuǎn)韻的,只開始四句是兩句一轉(zhuǎn)韻,先介紹她幼年的身世。以后每四句一個意思,先說韋迎入府中,次說教練歌舞,又次說在京城的技藝更進,又次兩句一轉(zhuǎn)韻,說韋氏之死,音節(jié)以短促而增悲哀。又次再加重描寫空房獨守之慘。又次說被張迎娶,以為從此可有歸宿。又次說張也不久逝世,又次說荒城凄寂,盛年可傷,最后替她訴說流落無依之苦,結(jié)句不但用典恰當,而且再將地點點清,結(jié)構(gòu)完密,意思無一遺漏,語句無一冗贅,骨肉停勻,剛健婀娜兼而有之,在唐詩中也少有這樣的全璧。
劉氏的七律表情深切,措詞秀雅,又與白居易異曲同工。白氏晚年生子而又夭折,自已有一首哭兒詩,劉氏隨即和了一首,可以同看。
掌珠一顆兒三歲,鬢雪千莖父六旬。豈料汝先為異物,常憂吾不見成人。悲腸自斷非因劍,啼眼加昏不是塵。懷抱又空天默默,依前重作鄧攸身。(白詩)
吟君苦調(diào)我沾纓,能使無情盡有情。四望車中心未釋,千秋亭下賦初成(注:用潘岳喪子的典故)。庭梧已有棲雛處,池鶴今無子和聲。從此期君比瓊樹,一枝吹折一枝生。(劉詩)
劉詩善于比譬,因而情韻更濃,這是一望而知的。
詩中又有一種以七絕的形式作成民間歌謠的,也是劉氏所擅長。他為了變州人好吹笛擊鼓歌竹枝,于是作了些竹枝詞,舉數(shù)首如下。
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xiāng)情。
山桃花紅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t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巫峽蒼蒼煙雨時,清猿啼在最高枝。個里愁人腸自斷,由來不是此聲悲。
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注:這個“晴”字與情字諧音,與前人以連字諧“憐”,以鞋字諧“諧”一樣,是歌謠中隱語。)
他又有踏歌詞,如: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連袂行。唱盡新詞歡不見,紅霞映樹鷓鴣鳴。
日暮江頭聞竹枝,南人行樂北人悲。自從雪里唱新曲,直至三春花盡時。
從以上各首可以看出這種體裁的作品,需要真樸,才能恰合民歌口吻。不必拘于平仄韻律,但也要音節(jié)悠揚婉轉(zhuǎn),余味無窮。至于后人摹仿的竹枝詞,雖是描摹一地風俗,卻已經(jīng)失去民歌色彩,不能與劉詩相比了。
李商隱
由中唐過渡到晚唐,產(chǎn)生了一個杰出的名詩家李商隱,他一方面直接繼承杜甫,一方面接受元和詩人的各種優(yōu)點,而又另成一種他自己的面目。
李商隱所最擅長的詩是七古、七律、五排和七絕。其中摹攝別人的詩,可以姑置不論,??此约旱拿婺咳绾巍?/p>
首先是偶成轉(zhuǎn)韻七十二句呈四同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