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圍(一陰平一陽平連讀 低)故國(一去一入提高加重)周遭(連續(xù)低)在(去聲重讀 停頓),潮打(一平一上連讀 提高)空城(連讀低)寂寞(連讀重)回(低 停頓)。淮水東邊(四字連讀上兩字高下兩字低)舊時(一去一平連讀先高后低)月(重讀 停頓),夜深(一去一平連讀 先高后略低)還過(一平一去連讀 先低后高)女墻(一上一平連讀 先高后低)來(低 延長停頓)。(劉禹錫詩)
這種詩是不說明意思而讓讀者自己細心體會的,所以讀起來不是悠揚而是掩抑的,要多停頓,要緩慢,要鄭重深刻。原詩幾乎全不用虛字,更靠讀的音節(jié)表示轉(zhuǎn)折頓挫,千萬不可滑過。
至于讀古體詩,又是一種方法。古體詩氣勢往往是急轉(zhuǎn)直下的,音節(jié)往往是慷慨激昂的,所以應(yīng)當(dāng)快讀,只在必須停頓的地方停頓。舉李頎的《古意》一首為例。
男兒事長征(一句連讀),少小(略停)幽燕客(停頓)。賭勝馬蹄下(一句連讀),由來輕七尺(停頓)。殺人莫敢前(一句連讀),須如猬毛磔(停頓)。黃云(略停)隴底(提高)白云(略重)飛(低緩),未得報恩(略停)不能歸(低緩)。遼東小婦年十五(連讀 末字特別提高),慣彈琵琶(四字連讀略停)解歌舞(特別提高)。今為(略停低緩)羌笛(略重)出塞聲(三字連讀二重一輕),使我三軍(四字連讀前二重后二輕)淚如雨(末一句特別提高 再三沉吟)。
前六句因為描摹一個粗豪勇健的男兒,語意是一貫的,語氣又非常鋒利痛快,所以宜于一氣讀完。到第七、八句,轉(zhuǎn)到另一個意思:雖然粗豪勇健,畢竟不能不對當(dāng)前的景物有所感觸。這種情緒的轉(zhuǎn)換是非常微妙的,所以讀起來也應(yīng)當(dāng)依平聲的韻腳低聲緩吟,讓聽者也能慢慢體會句中微意。第九句以下完全寫出悲歌慷慨的曲調(diào),所以讀起來也應(yīng)當(dāng)依上聲的韻腳,逐句提高,到高唱入云的地步。初學(xué)如果能夠掌握這首詩的讀法,大概對于一切詩的讀法都差不多“思過半矣”。再進一步從聲調(diào)上加一番玩味,作起詩來也會養(yǎng)成自己發(fā)抒情感的能力了。
再舉另一方面的半古半律詩為例:
綿州州府何磊落(一句連讀 末一字加重)!顯慶年中(四字平調(diào)連讀)越王作(末一字加重停頓)。孤城西北(末一字加重 略停)起高樓(前一字提高 后二字低緩),碧瓦朱甍(前二字高 后二字低 四字連讀)照城郭(末一字加重停頓),樓下長江(前二字高后二字低 四字連讀)百丈清(前二字高 后一字低緩 停頓),樓前落日(前二字低 后二字重 四字連讀)半輪明(前一字高 后二字低緩 停頓),君王舊跡(前二字低 后二字高 四字連讀)今人賞(前二字低 后一字特別提高 停頓),轉(zhuǎn)見(提高遠送)千秋萬古情(五字連讀 萬古二字提高 末一字長吟不絕)。(杜甫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