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永圖
20多年前,中國的入世談判在世界上引起的巨大震撼,相信每一個親歷者都不會忘記。
從1986年7月中國向世界貿(mào)易組織前身——關稅與貿(mào)易總協(xié)定正式遞交了恢復合法席位的申請,到2001年成功加入世貿(mào)組織,我們走了15年漫長艱苦的“復關”—“入世”之路。
有一位著名的西方經(jīng)濟學家曾對中國入世談判做出這樣的評價:“毫無疑問,中國入世談判是多邊貿(mào)易體制史上最艱難的一次較量,在世界談判史上也極為罕見。因為它意味著把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計劃經(jīng)濟國家納入到全球市場經(jīng)濟的體制中來?!?/p>
所以每次只要我們的入世談判代表在關貿(mào)大樓或者其他地方開會,平常人數(shù)不多的會議室里就會來很多人,走廊里外國人用英語互相招呼著往里走:“走,快去!聽聽,中國人要說話了!”
在日內(nèi)瓦的談判很緊張,作為談判代表,我們需要激情,也需要冷靜。我每天很早就起來在日內(nèi)瓦湖邊散步。湖邊空氣好,相對安靜,在這里我可以將一天的工作在腦子里好好過一遍,全身心地放松,然后開始這一天緊張的談判。
整個入世之路,中國代表團進行了大大小小的談判上千次,既有和美國、歐盟、日本這些國家的雙邊談判,也有在日內(nèi)瓦舉行的100多個成員參加的多邊談判。
整個談判歷經(jīng)15年,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其實,談判雖緊張但也有輕松時刻。
談判時,各種可預料或者不可預料的事情層出不窮,而我們都得一一面對、逐個化解。例如,一位母語不是英語的外國代表為了賣弄自己的英文,總是在一些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jié)上糾纏不清。有一次甚至在一個英語冠詞的使用上翻來覆去地挑剔,會場的氣氛相當緊張。
我當時向這位代表表示,這個詞能否以后再說?對方竟然回答:“我的英文不好,今天一定要把它弄清楚了?!边@樣的說法讓人又好氣又好笑,我只能對他說:“你英文不好,先去英國留學兩年,學好了再來和我們談?!睕]想到我這么一說,對方也覺得不好意思了,大家均為之一笑,緊張的氣氛也隨即消散了。
還有的外方代表談著談著就開始裝傻,說對中國許多情況還不了解,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這簡直讓人忍無可忍,我只能立刻回復他:“你身為首席談判代表,居然搞不懂這些,我只好原諒你的無知?!?/p>
一時對方窘在那里,不知如何回復,現(xiàn)場又一片哄笑。
在所有的談判中,最困難、最重要的當然是和美國代表團的談判。美國是全球第一貿(mào)易大國,而且美國擁有一個強硬的、專業(yè)的談判代表團,所以談判進行得十分艱苦,雙方每次的交鋒幾乎都是攻堅戰(zhàn)。
美國的要求最多,要價也最高。當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美國是一個很大的經(jīng)濟體,所以他們對談判的所有內(nèi)容都感興趣,從汽車到小麥、從金融到電信、從電影到分銷,他們都感興趣。但是一些小國,比如哥倫比亞,他們就要求解決兩個問題,中國只要降低進口咖啡和鮮花的關稅,他們就可以結束談判了。
美國可不是這樣,他們要求解決幾千種產(chǎn)品的進口關稅,要求解決差不多涉及WTO規(guī)則下面的100個服務貿(mào)易部門。美國要求很高,解決了一個問題,他們又要解決另外一個問題,好像永遠得不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