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考古的另一面》 考古人的獨白(2)

考古的另一面 作者:鄭嘉勵


隨宿命而來的空虛感、幻滅感,是必然的。有位歷史學家說得好:“歷史有什么震撼人心呢?一代天驕、風流人物,最后還不都死了。誰會真正在乎他們?我們不過是借古人的酒杯,澆自己的塊壘。”

是的,我們不害怕死亡,而是害怕人生的虛無。我們不害怕死亡本身,而是不確定死亡會把自己帶往何方。

據我讀書所知,面對宿命的叩問,自古以來,大概有四種解決辦法:一、稀里糊涂,為恐懼困擾一輩子;二、聽點花言巧語,比如長生不老、今生來世的故事,碰碰運氣,看能否把自己說服了;三、做點放縱的、容易上癮的事,及時行樂,看看能否把自己麻醉了;四、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

這四途,并無絕對的對錯,但我愿意選擇第四種辦法。人生終究慘淡,再絢爛的開始,結局也無非空無。這句話頹廢嗎?不,讓該來的來,該去的去,該面對的面對,該解決的解決,該放下的放下,才是灑脫、勇敢的姿態(tài)。先秦兩漢的墓葬中有很多隨葬的東西,吃喝拉撒、引導亡魂上天入地的,一應俱全。而南宋的理學家,墓穴里頭空空如也,除了幾件生前習用的文房用品、隨身衣物。如果你認為先秦比南宋生活豐富、文化昌明,那就錯了,這說明南宋人面對死亡,可能更加理性——這才是相對文明的社會。

2012年,因為南宋徐謂禮墓的發(fā)掘,我常去金華武義縣。這座墓因為出土《徐謂禮文書》轟動一時。在考古現場,面對開敞的墓穴,我與朋友們不免要討論徐謂禮的生前身后事。有位朋友說,他對死亡很恐懼,一想到自己將來躺進冰冷的墓穴,如眼前的徐謂禮一般千瘡百孔,就很害怕。

我很欣賞他的坦誠。我問:“你對考古有興趣嗎?”他答:“沒興趣?!?/p>

我說:“很好,考古是研究古人的,說的盡是些在我們出生很久以前的事。你對此不感興趣,說明你并不為自己的生前擔心,同理,我們也不必為自己的身后憂慮。生前與身后,是對稱的兩端,對有限的人生而言,是一樣的?!?/p>

他罵我胡說。我說,這是智慧。

又過幾個月,我們再次見面,他承認我的說法有道理。生命就是一段旅行,一段曲折豐富、悲欣交集的旅行,沿途到處有瑰麗而無奈的風景。而人生的意義,就在于觀看沿途之風景,體驗觀賞的充實,領悟人生的真諦。人就是趁活著的時候,做點事情,體驗人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