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過五年的時間,調(diào)查、發(fā)掘浙江的南宋墓葬,發(fā)現(xiàn)稍稍體面的宋墓,通常是夫妻合葬墓。
夫妻合葬墓,一般采用雙穴并列的埋葬形式,男左女右,這是“死當同穴”的見證;左右排列的長方形墓室,略有高下錯落,左室較右室稍高,這是“夫為妻綱”的表現(xiàn)。夫妻各居一室,是各自獨立的空間,中間以磚墻或石板隔開,隔墻中開——“小窗”,彼此的靈魂在地下由此溝通。這種葬制,蘇軾在《東坡志林》中稱為“同墳異葬”,贊許其“最為得禮也”。
這種“最為得禮”的葬制,在南宋很盛行。盛行的原因在于“得禮”。什么是禮?夫妻死當同穴,又不失男尊女卑的分寸;夫妻各就各位,又相敬如賓、心氣相通。這就是禮。
有的夫妻合葬墓,丈夫與妻子的墓室,各置墓志一通,記述各自的祖先、籍貫、配偶、子嗣、性格、才能及生卒年。這是對人一生的蓋棺論定。
丈夫是男人,是“主外”的。他的墓志,主要用來記錄“德、功、言”三方面的大事,家庭瑣事之類,原則上可以忽略。墓志提及他的妻子,通常就是“娶某氏”云云。他們繁衍的子女、孫子乃至曾孫的情況,又通常較此詳細。除此,夫妻之間再無別的話。
從墓志的詳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丈夫?qū)Υ拮?,遠不及他對子孫熱情。他對老丈人都有可能比對妻子更有感情,如果老丈人出身富貴的話。他們的婚姻,首先是為了傳宗接代,其次是為了兩大家族的利益,夫妻的情感排在第三位,或許根本無法入圍前三甲。
我的結(jié)論,肯定是偏頗的。墓志是冷冰冰的,《全宋詞》中有的是悱惻纏綿的男人,其中必定隱藏著許多對妻子一往情深的好男人。只是宋人跟今天的男人差不多,不太好意思表達對妻子的愛戀。于是,他們多情的詩篇,全獻給了萍水相逢的女人。
妻子是女人,女無外事,是“主內(nèi)”的。她的墓志,就是一個溫和的賢內(nèi)助、孝順的兒媳婦、慈祥的母親、人情練達的管家婆的傳記。她打理家務(wù)井井有條,以使丈夫在外專心干大事,絕無后顧之憂。
她的墓志,從不描述自己的相貌。男人承認美貌的重要,又堅信美貌不等于美德,甚至恰恰相反,宋詞中的美女多為別人家的女人。他們認為,妻子主內(nèi),足不出戶,美貌只好比夜行的錦衣,出來混的男人,才需要風度翩翩、人模人樣。所以,倒是男人的墓志,偶爾會提到墓主人是個美男子。
她的墓志,同樣看不到愛情?!跋嗑慈缳e”才是古人認可的高境界的夫妻關(guān)系,彼此當客人,既熱情又不太親昵,既獨立又不太疏離。大凡圣人教導的做人道理,讀上去簡單,做起來卻很難。舉例說明:南宋時丈夫去世了,妻子當然痛哭,但是她的哀傷必須適度。如果讓人看到她哭得太過傷心,這將妨害丈夫的名譽,人們會無端猜測她家的男人沒出息,只曉得在內(nèi)闈廝混,討妻子歡心。
女性讀者一定會憤憤不平,以為宋代婦女簡直就是時代的犧牲品。我對此表示同情,但女權(quán)主義的歷史學家說,女人一味強調(diào)自己的悲情,既不客觀,也無助于自身的解放。
宋代家庭中,也有很多男人稀里糊涂,被精明的女人取而代之。女人成為家族的實權(quán)人物,壟斷經(jīng)濟大權(quán),主導子女教育。這樣的例子很多。宋人話本小說中的悍婦或妒婦,無不讓臭男人聞風喪膽。這是令人欣慰的,今日家庭主婦的理想,宋朝至少已實現(xiàn)大半。
由南宋墓葬可知,很多夫妻以實際行動兌現(xiàn)了白頭偕老、死當同穴的理想。對此,我是很樂意贊美的。只是他們各自是否幸福,這問題,我們永遠無法替古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