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安哲學(xué)(2)

李安哲學(xué) 作者:亞當(dāng)·巴克曼 羅伯特·阿普


如果說李安電影中存在統(tǒng)一哲學(xué)主題的話,那就是為本真的自我身份所作的掙扎。正如索倫·克爾凱郭爾(S ren Kierkegaard)所說:“焦慮是自由的眩暈。”缺乏本真性會帶來一種存在危機,在危機中,你必須解決存在于自己真正想成為的人,與別人告訴你要成為的人之間的緊張狀態(tài)。哲學(xué)家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說:“本真性倫理是種相對較新的東西,為現(xiàn)代文化所獨有?!碧├諏Ρ菊嫘缘奶綄ひ暈閷ξ鞣缴鐣艾F(xiàn)代性之隱憂”(malaises of modernity)的反應(yīng),他認為,本真性見諸于一個人“意義的地平線”,該地平線由其人存在于其中的語境構(gòu)成,尤其是處于那一語境中的人。這些地平線之所以可被稱為意義重大,是因為它們在這個人的定義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泰勒看來,有些人“只有在他者的自我之中才具有自我。如果沒有了那些環(huán)繞在其周圍的人作參照,自我便絕不可能得以描述?!弊晕也⒎窃谡婵罩行纬?,相反,它通過一個人與他人的關(guān)系而得到對話式的創(chuàng)造。如果我們看一看自我定義之語言的應(yīng)用,則對于對話式定義的需求一目了然。假如沒有語言的輔助,人類便不可能有更高層次的思維,而如果與他人不相依靠,則沒有人需要語言。因此,從根本上看,自我其實是互為關(guān)聯(lián)的。一個人不得不存在于一個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一個人在這個環(huán)境中的經(jīng)歷會對這個人產(chǎn)生顯著的影響。環(huán)境在一個人的自我定義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如此重要,以致人們會根據(jù)一個人的發(fā)聲之處來對其加以定義:其家庭、朋友、配偶、社會和倫理道德。

李安電影中的主要角色通常都會陷在以泰勒所描述的方式進行對話的、自我定義的掙扎之中。尤其是,他有好幾部電影都描繪了在西方文化的全球化面前努力保持華人身份認同感的角色。李安最早的三部電影便專門針對現(xiàn)代性的隱憂對傳統(tǒng)文化的負面影響。不過,就連在那些不曾明確針對移居他鄉(xiāng)的華人電影中,我們也能找到在支持截然不同價值觀的新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苦苦定義自我身份的角色。最終,只有借助于克服這些對其身份認同的新挑戰(zhàn),主人公們才能夠找到本真性。

李安在他幾乎所有的電影中,都明確涉及性別身份認同問題。三部電影—《喜宴》、《斷背山》和《制造伍德斯托克》—都表現(xiàn)的是同性戀男子試圖直面并表達其性別身份認同時所生成的社會沖突?!断惭纭肥遣肯矂?,它有時會對男女同性戀情侶為融入社會而被迫佩戴的荒謬社會面具不屑一顧?!稊啾成健肥遣勘瘎。氈碌孛枥L了同性戀者在譴責(zé)其生活方式的社會中時常面臨的羞恥感、自我憎惡感和迷失感?!吨圃煳榈滤雇锌恕肥菍Α断惭纭返碾x奇口吻的響應(yīng),但它嚴肅地表現(xiàn)了艾略特·臺伯為性解放所進行的斗爭。其他的電影則表現(xiàn)了女性的性別和社會身份認同?!案赣H三部曲”中的女子必須在與家長權(quán)威的對抗中定義自我,這種家長權(quán)威在東西方都普遍存在,在中國的儒家思想中則尤為盛行。在《理智與情感》中,艾莉諾和瑪麗安在維多利亞時代的沙文主義禁錮中為幸福而奮爭?!杜P虎藏龍》中的俞秀蓮和玉嬌龍也面臨著相似的沖突,因為傳統(tǒng)中國社會中沒有獨立自主的女俠的一席之地。

孔子(公元前551-479)無可爭辯地是東亞哲學(xué)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他的哲學(xué)在中國文化中滲透至今,是李安電影的核心主題。生活在禮崩樂壞與暴政橫行之周朝的孔子,致力于定義一種可以使中國回歸商代太平歲月的政治和倫理哲學(xué)。他認為,只有當(dāng)人們將自己培養(yǎng)成具有偉大道德品行的人時,太平安寧才會到來。傳統(tǒng)中國對于人的理解建立在自我的焦點—場域(focus-field)概念之上:如同一幅風(fēng)景畫中的人物,一個人只不過是由定義著他或她的、社會互動所構(gòu)成的、大環(huán)境中的焦點。因此,孔子哲學(xué)是人文主義,聚焦于社會互動而非形而上學(xu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