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精彩書摘(1)

圖解歐洲藝術(shù)史:14世紀 作者:桑德拉·巴拉利(Sandra Baragli)


新的建筑師們開始登場,在他們野蠻的國度里,他們創(chuàng)立了我們現(xiàn)在稱之為日耳曼式的建筑風格。

——喬爾喬.瓦薩里(Giorgio Vasari):《意大利藝苑名人傳》(Lives)

哥特式

“哥特式(Gothic)”一詞,用于描述出現(xiàn)在羅馬式風格后的一種藝術(shù)風格,形容一種藝術(shù)現(xiàn)象。這一風格從1140年左右開始在法國出現(xiàn),12世紀中后期盛行于英國和西班牙,13世紀之后才流傳到德國,直至更晚才在意大利產(chǎn)生影響。人們試圖通過這種傳統(tǒng)的定義方式將那些傳世的建筑區(qū)分開來,并從形式上分析它們。但這種做法并不能解釋這些作品在歷史上和思想上的重要性。把中世紀藝術(shù)根據(jù)形式上的特征劃分時期,是從建筑學開始的,但藝術(shù)史學家們后來將這種劃分方式沿用到繪畫、雕塑和裝飾藝術(shù)領(lǐng)域,因為他們認為一個真正的文化個體是可以跨越不同的時代而存在的。學者們以他們定義的復合墩柱(compound piers)、尖塔、玫瑰花窗(rose window)等特定形式,來界定帶有國家和地區(qū)特色的不同哥特式建筑,追溯它們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并由此劃分了輻射式時期(Rayonnant period)、火焰式時期(Flamboyant period)及英國的垂直式風格(Perpendicular style)。從14世紀七八十年代到15世紀30年代出現(xiàn)了“國際哥特式(International Gothic)”一詞,用于形容一種起源于貴族圈子,隨后席卷整個歐洲的國際化風格,這種風格傾向于在繪畫中大量地運用箭形線條,以達到一種奢華的效果。

相關(guān)條目

托缽修會(Mendicant Orders),建筑工地(Building Site),建筑師,藝術(shù)贊助(Commission),金器,象牙,彩繪玻璃(Stained Glass)

延展閱讀

“哥特式”這個詞最早被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理論家們用于形容“日耳曼人”或“哥特人”的傳統(tǒng)古典風格,帶有貶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