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爭人權,爭自由 1

大學之魂 作者:智效民


一位校長能夠辦好一所大學,這是他的本分,不值得夸耀;如果他在辦好大學的同時,還能時刻關注社會動向,履行文章報國的義務,才令人欽佩。也就是說,“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不算什么;“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才是英雄。

我注意到,1929 年3 月10 日,在《新月》第二卷第一號《編輯后言》中,提到要辦一個思想性刊物。這是由于《新月》是“專載長篇創(chuàng)作和論著的”,因此“我們幾個朋友”決定在這個月刊以外再辦一個周刊或旬刊,取名《平論》,由“平論社”發(fā)行,無非是想說幾句平正的話,表達一個平正的觀點而已。

3 月23 日,徐志摩、梁實秋、羅隆基等人造訪胡適,勸他擔任《平論》主編,胡推辭不掉,只好答應,并商定于4 月1 日出報。3 月25 日,胡適為《平論》撰寫一千六七百字的發(fā)刊詞。這篇文章被收入最近出版的《胡適全集》第二十一卷中,題目是《我們要我們的自由》。文章說:“近兩年來,國人都感覺輿論的不自由。在‘訓政’的旗幟之下,在‘維持共信’的口號之下,一切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都得受種種的鉗制。異己便是反動,批評便是反革命。報紙的新聞和議論至今還受檢查。稍不如意,輕的便停止郵寄,重的便遭封閉。所以今日全國之大,無一家報紙雜志敢于有翔實的記載或善意的批評。”

接下來,文章分析了沒有言論自由的嚴重后果,指出這是一個民族的最大恥辱。然后又明確表示:

“我們是愛自由的人,我們要我們的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

“我們不用說,這幾種自由是一國學術思想進步的必要條件,也是一國社會政治改善的必要條件。

“我們現(xiàn)在要說,我們深深感覺國家前途的危險,所以不忍放棄我們的思想言論自由。

“我們的政府至今還在一班沒有現(xiàn)代學識、沒有現(xiàn)代訓練的軍人政客的手里。這是不可諱的事實。”

由于篇幅關系,我不可能把它全部抄錄下來,但是我希望每一個關心歷史、關心國家命運的人都讀一讀這篇文章,了解一下胡適的這個主張:“爭自由的方法在于負責任的人說負責任的話。”我以為,這是胡適比其他人的高尚之點、高明之處。

隨后,胡適還寫過一篇文章,題為《我們對于政治的主張》。文章說:

“我們都沒有黨籍,也都沒有政治派別。我們的唯一目的是對國家盡一點忠心。所以我們的政治主張不用任何黨義作出發(fā)點。我們的出發(fā)點是中國的實在需要,我們的根據是中國的實在情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