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周第二次見面是在足足三個月后,也就是我的推理小說《地獄實驗樓》在《群文周刊》上發(fā)表不久,這部小說現(xiàn)在網(wǎng)上還有連載,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看。
他打電話讓我到他的研究室去一趟,語氣十分粗暴。
“我真的不知道你是個這么不負(fù)責(zé)任的人。”大周說著便把《群文周刊》甩在了我的面前。
“你也看見了,看來反響不錯!”
“知道為什么中國推理小說總是干不過人家日本嗎?還不是你們這些作家總寫出這些違背常理的推理作品來,讓讀者們失去了信心。”
“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自殺不是這個樣子的,自縊也不是像你描寫的這個樣子的。”
《地獄實驗樓》是以三個女大學(xué)生先后在大學(xué)上吊自殺為背景的故事,而真相其實是其中兩個女生被第三個死者勒死后被偽裝成自殺的樣子,然后第三個死者再自殺,做成了三名死者連續(xù)自殺的假象,那是我當(dāng)時十分得意的作品。
大周馬上給我指出了故事的硬傷:“如果是我,恐怕就不會采用縊殺這種愚蠢的殺人方式!”
“為什么?”
“你難道都沒有搞清楚縊死和勒死的區(qū)別?”
“這二者有什么不一樣嗎?”
大周顯然氣得不輕,“當(dāng)然不一樣,縊死的概念是通過死者自身的重力,拉緊套在頸部的繩索,壓迫頸部的靜脈封閉,導(dǎo)致腦部的血液回轉(zhuǎn),引起了缺氧致死。勒死是用繩索纏繞在死者脖頸上,壓迫呼吸道導(dǎo)致窒息死亡。雖然同屬于用繩索致人死亡的類型,但是在尸體的鑒定領(lǐng)域卻有著根本的不同。你難道會愚蠢到用雙手拉起繩子把死者吊起來,直到她咽氣嗎?”
實在是有些慚愧,我的小說中似乎一直在把這兩個概念混用。
“還有,這篇小說最大的硬傷就在于,第三個死者自縊后,雙腳懸空的情節(jié),這點其實也很不現(xiàn)實。”
“哦?”
“我們在電視里看到的那種把白綾掛到房梁上,踢翻椅子懸空的自縊方式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多見。最常見的自縊方式叫不完全縊死,你小說的背景是在一個物理實驗室中,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下,我覺得采用這種方式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