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說楊靖宇不打敗仗,程斌叛變以后,不行了。程斌把楊靖宇的政治作戰(zhàn)也學得神似,他給反著用。程斌來這個戰(zhàn)場上,指著名,王傳圣誰誰,你下來吧,我這兒有大米吃,有白面吃,還有女人摟著,還有女人給熱被窩,怎么怎么的。在這以前沒有的事兒,這一下他一喊話,就反過來瓦解抗聯(lián)的部隊。
可以說,身經百戰(zhàn)、善于轉移的楊靖宇的部隊被打散,楊靖宇的被窮追不舍、難以脫身,如果沒有程斌,日本人根本做不到。
在楊靖宇將軍的“慰靈”儀式上,我不知道程斌等人是否出現(xiàn)。對日本人在楊靖宇面前的虔敬,也許“這號中國人”會困惑,日本人為何這樣不可思議?偌大的中國,偌大的滿洲,那些漢人滿人經過楊靖宇將軍墓前的時候,是否會想到在明末,滿人屠殺過后的江陰城墻上,留下過江陰一女子寫下的詩:“尸山白骨滿疆場,萬死孤城未肯降。寄語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是啊,我們民族的血性,我們民族的尊嚴,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突然走失了?寫到此處,我真的對岸谷龍一郎的舉止給予了青眼的相許。
楊靖宇人雖然死了,但他的人格力量仍然令敵人膽戰(zhàn)心驚。日本人把楊靖宇將軍放到了一個歷史悲劇的祭壇上。他們不只是以勝利者傲慢者的姿態(tài)對待將軍,他們也是以自己民族熱血和強悍的生命作為牲醴,來祭奠一衣帶水的所謂的支那人那生生不息、傲然而立的民族精神和品性吧。
寅
有的傷口能被歲月所掩蓋。
有的記憶卻為時光重新撕開。
由楊靖宇將軍驀然想起早年自己作的一句詩。作家方軍有一本書《我認識的鬼子兵》,寫他在日本留學碰到的當年侵華的老兵,其中就有一個老鬼子金井,曾是關東軍,后被蘇聯(lián)紅軍捉到西伯利亞,在俘虜營服了八年苦役。
也許,在這個時候,泊蕩在老鬼子心中關于楊靖宇的記憶,一下子在現(xiàn)實中激活了,西伯利亞的冰天雪地與楊靖宇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何其相似乃爾,同樣是饑餓,當年關東軍的威風凜凜的青春一去不返,鬼子兵就如一條可憐蟲,在俄國人的看護下,種地,伐木,挖煤,淘金。
做俘虜?shù)娜兆永?,金井銘骨最深的是饑餓,他說,在俄國饑餓難忍的時候就挖草根吃,嚼著嚼著就落淚了,不吃怎知草根的滋味呢!楊靖宇將軍的胃里也是樹皮呀。金井告訴作家方軍,當時日本人強制配給中國東北人的糧食叫“共和面”,里面摻有鋸末、石子。這種“糧食”即使關東軍挑食的軍馬都不吃。
金井敘述過一個震撼人心的馬糞的故事。1944年,日本人在哈爾濱南大崗駐防。一個中國老太太撥開日本軍馬的馬糞,從里面拾出豆子來。金井看后,惱怒地上前一腳就把老太太給踹翻了,然后罵道:“滾蛋!你他媽的不是人呀,吃馬糞。”老太太一邊哭一邊拾散落在地上的豆子。金井惱怒了:“你他媽的再哭,我就在這兒刺死你?!苯鹁柚鴺尨淘谒矍昂鹬?,可老太太就是不走,在一個中國人的眼里,她舍不得那些糧食。為此,老太太跪在地上一個勁兒地向金井磕頭說:“皇軍!皇軍!”
在俄國俘虜營饑餓難忍時,金井嚼著草根,就想到了這個中國老太太,想到了楊靖宇將軍,內心充滿悔恨。
事過幾十年,金井當著中國作家方軍的面小心地打開保險柜,取出一張珍藏的照片,那是楊靖宇殉國后,日本士兵站在楊靖宇遺體前炫耀的留影。金井說:“我只見過楊將軍一次,而且近在咫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