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5)

胡喬木傳 作者:胡喬木傳記編寫組


1935年2月至8月,社聯的盟刊出了四五期,出一期換一個名字,叫過《路燈》,叫過《時代評論》。每期印刷2000份左右,一半內部分發(fā),一半在馬路報攤上寄賣,同時郵寄給國內各大圖書館。胡喬木每期都寫文章。1935年5月發(fā)表的《評紅軍是不可消滅的》一文,影響較大。還有一篇文章介紹紅四方面軍的情況,被日本報紙轉載。

胡喬木有時也參加社聯的地下活動。方銘回憶:“喬木有時也和我們一起寫標語。我們的方法很簡單,一個人負責望風,一個人在前面負責貼空白紙,再有一個人用蘸滿墨汁的海綿往上寫口號。標語中有‘打倒國民黨’、‘紅軍萬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p>

胡喬木從杭州到上海時,上海地下黨正遭到一次大破壞。那是1935年2月19日夜里,國民黨反動政府根據擔任過中共上海中央局書記的叛徒李竹聲、盛忠亮的告密,勾結英法租界工部局,進行全市性的大逮捕,破壞了中共上海中央局機關。中央局和文委(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的簡稱)等領導同志三十多人被捕,其中包括中央局宣傳部長朱鏡我,文委書記陽翰笙,成員田漢、杜國庠和社聯黨團成員許滌新等。黨在左翼文化戰(zhàn)線的上層領導損失慘重。文委五個成員中只有周揚、夏衍二人幸免。胡喬木就是在這種白色恐怖嚴重的情況下參加社聯工作的,有一種前仆后繼的精神。幾個月來,胡喬木工作積極主動,富有成效,得到社聯領導的一致好評。

王翰在鹽城與胡喬木在同一個黨組織中生活過,知道胡喬木1932年秋就已入黨,只是后來到浙江大學讀書,沒有找到黨的組織,失去了黨的關系。但他還是以一個黨員來要求自己,開展革命活動,團結進步學生。經過在上海這段時間的考察,王翰向社聯黨團提出,由他介紹胡喬木重新入黨。社聯黨團成員陳處泰(道之)代表組織與胡喬木談話。他們在外灘見面,沿著黃浦江邊走邊談,好像是兩個朋友在那里散步一般。談話后,經社聯黨團討論,于1935年5月批準胡喬木入黨。

本來,在正常情況下,胡喬木1932年秋就已經入黨,只要接上組織關系就行了。但社聯黨團負責同志王翰、陳處泰等考慮到胡喬木在鹽城入黨時的介紹人后來出了問題,恢復關系的手續(xù)比較麻煩,就采取重新入黨的辦法。

1935年6、7月,社聯黨團改組,胡喬木即為成員之一,并擔任社聯常委。這時,社聯黨團成員為:陳處泰(書記)、王翰、李凡夫、胡喬木。不久,社聯編輯部和滬東區(qū)就由胡喬木負責領導了。

擔任文總黨團書記

20世紀30年代初上海左翼文化運動的組織領導比較復雜。黨內有一個文委,全稱是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1929年10月在上海成立,由中共中央宣傳部領導。文總,全稱為中國左翼文化界總同盟,1930年下半年在上海成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文化團體的聯合組織。通常說文總有八大聯,即下屬八個聯盟,它們是: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后稱中國社會科學工作者聯盟)、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中國左翼新聞記者聯盟(后稱中國左翼報人聯盟)、中國左翼教育工作者聯盟(后稱中國新興教育者聯盟)、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中國左翼世界語聯盟、中國婦女運動大同盟,另外還有音樂小組和電影小組。文總內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機構,稱文總黨團。

1935年2月19日中共上海地下黨組織遭到大破壞之后,7月再次遭到大破壞。但文委成員周揚、夏衍和各左翼聯盟仍然堅持斗爭。1935年7月前后,重建起新的文委。成員為周揚、章漢夫、夏衍、錢亦石、吳敏(即楊放之)。周揚被推舉任文委書記。文總黨團也重新組織,由陳處泰任書記,何定華和王翰為成員。七八月間,胡喬木被調到文總擔任宣傳部長。

不久,文總又發(fā)生了兩起事件:一起是何定華不告而別,另一起是陳處泰因受“刺汪(精衛(wèi))”案牽連而被捕。這樣,又需要重組領導班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