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江口大捷(1)

李鴻章:潛龍在淵 作者:葉曙明


同治元年(1862)六月,李鴻章乘著虹橋大捷的勢頭,會同常勝軍收復川沙、奉賢、金山等地。仗打得很順手,華爾自告奮勇,讓李鴻章允許他帶領常勝軍進攻金陵。他甚至夸海口說,他可以在三天內開到金陵,三天扎炮臺,三天攻打,取金陵易如反掌,攻下金陵后,城中財物與官軍平分。李鴻章觀察此人,“固是壯士戰(zhàn)將,然用之之人其心乃不可測”。似乎李鴻章也繼承了曾國藩的衣缽,喜歡相人。他對曾國荃說:“華爾求助剿南京,鴻章未便堅卻。”

據(jù)李鴻章說,華爾要去打金陵,是受到吳煦的慫恿。六月十四日,他給曾國藩寫信說:“吳方伯為華爾告奮勇,以大炮、炸彈、洋船協(xié)攻下關水西門,數(shù)日即可駛至。鴻章不敢徑允,請師核奪,并詢沅丈何如?!?/p>

李鴻章對曾國荃說“未便堅卻”,對曾國藩則說“未敢徑允”,大有可供玩味的弦外之音。因為曾國荃處心積慮,都是為了搶收復金陵的頭功,李鴻章雖然不會與他爭搶,但用華爾的話去刺一下他,也可獲得一絲痞子式的快感。

當時英國人也提出要調一萬印度兵來上海,曾國藩已“申大義以謝之”,他當然也不贊成讓華爾去打金陵??傊笕藢χ袊氖虑橐粺嵝?,曾國藩就懷疑他們別有用心。實則李鴻章和華爾見面時,已按曾國藩的意思,拒絕了他的請求。

入夏以后,英、法兩軍似乎都按兵不動了。也許是因為洋人對四月的失敗心有余悸;也許是因為夏季到來,天氣酷熱,疫癥流行,洋人望而生畏。總之,他們全都龜縮在營房里避暑了。這時李鴻章與華爾的合作,卻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收獲。

七月中旬,淮軍會同常勝軍攻克蘇州門戶——青浦。李鴻章描述這一戰(zhàn)役:“副將華爾以輪船駛進青浦城河,安放大炮,轟倒城垛數(shù)處。副將程學啟率開字三營、滕嗣武率林字兩營,分門攻擊,賊匪不敢接仗,全退入城。當毀北門外賊卡兩座、東門外賊卡一座。十三日,華爾復由南門率勇攻城……華爾將南門城墻轟裂十余丈,督勇冒煙撲上,我軍一擁而進,賊由西北兩門奪路逃竄,立將青浦縣城克復?!?/p>

七月底,太平軍慕王譚紹光率十萬大軍,自蘇州趕來增援,他們避開淮軍主力與常勝軍,直搗淮軍的后路,攻打北新涇、法華鎮(zhèn)和靜安寺,隊伍蔓延二三十里,連營數(shù)十座,猛撼況文榜、熊兆周、梁安邦的北新涇營盤。八月初一,太平軍用稻草填壕沖鋒,淮軍火器齊發(fā),點燃了稻草,一時煙迷霧卷,烈焰騰空,不少太平軍葬身火海。

翌日,戰(zhàn)況更加慘烈,據(jù)李鴻章描述:“初二日晚,賊眾四五萬更番疊撲,都司張榮發(fā)督勇苦戰(zhàn),被賊洋炮打斷右臂,勢甚危險……賊眾分股四出焚掠,附城西南火光燭天,計北新涇營中糧彈將盡,萬一失事,賊焰愈張,滬營且將孤立?!碧杰娪旅屯贿M,一度離上海只有數(shù)里之遙,戰(zhàn)火映照之下,人叫馬嘶,已清晰可聞。

李鴻章一面急調劉銘傳、潘鼎新從金山往援,常勝軍從松江回師接應;一面命程學啟、李鶴章分兵一半守青浦,一半赴北新涇、七寶,繞擊太平軍后路。黃翼升的淮揚水師,也首次從吳淞江出動參戰(zhàn)。

八月初二,程學啟在七寶打敗了譚紹光,并追擊十余里,太平軍戰(zhàn)死三千余人,被俘四百余人,殘部退回昆山。但圍攻北新涇的太平軍依然攻勢不減。李鴻章和程學啟約定,初三他將親率上海老營七成隊伍,與程學啟會攻北新涇的太平軍。

初三,李鴻章督率各營進至虹橋,遙望河浜對岸,在漫天密云之下,太平軍憑河據(jù)壘,遍地旗幟,迎風翻飛,有如層層波瀾,營盤左右兩側,均設有重兵,互為掎角。李鴻章與程學啟會合后,即下令春字、熊字、垣字各營,分三路進攻。太平軍以洋槍、洋炮封鎖河岸,淮軍鳧水而渡,搶灘登陸。程學啟一馬當先,把太平軍殺得波開浪裂,殺出一條血路,突破重圍,與被困的況文榜會合。李鴻章記述:“各隊復鼓勇急進,盡力轟打,踏毀賊營十數(shù)座。賊皆逃過吳淞江北岸,恃有大河阻隔,排列不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