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 (9)

詩詞修養(yǎng) 大師談 作者:王國維


“輕生一劍知”就是一劍知輕生的意思;輕生是說李中丞作征南將時不顧性命殺敵人。一劍知就是自己知;劍是殺敵所用,是自己的一部分,部分代全體是修辭格之一。自己知又有兩層用意:一是問心無愧,忠可報君,二是只有自己知,別人不知。上下文都可印證。又,“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五古,王維,《渭川田家》,《式微》用《詩經(jīng)》?!妒轿ⅰ菲溃骸笆轿?,式微,胡不歸!”本詩的《式微》是篇名,指的是這篇詩。吟《式微》只是取“胡不歸”那一語,用意是“何不歸田呢”。又,“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七律,杜甫,《野望》,“恐美人之遲暮”見《楚辭》,遲暮是老大無成的意思?!拔ⅰ本涫钦f自己已老大,不曾有所建樹報答圣朝,加上遲暮的年光又都消磨在多病里,雖然“海內(nèi)風塵”見本詩第三句,卻絲毫的力量也不能盡?!肮笔怯饕?,杜甫自己是喻體,消磨在里面是意旨。這三例都是用辭格也是一種比喻或典故組成的。又如李頎《送陳章甫》七古末尾道:“聞道故林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昨日罷官,想到就要別了許多朋友歸里,自然不免一番寂寞;但是“聞道故林相識多”,今日臨行,想到就要會見著那些故林相識的朋友,又覺如何呢?——該不會寂寞了罷?昨今對照,用意是安慰?!蛉帐侨涨暗囊馑?。又劉長卿《尋南溪常道士》:

一路經(jīng)行處,莓苔見屐痕。白云依靜渚,芳草閉閑門。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去尋常道士,他不在寓處;“隨山到水源”才尋著。對著南溪邊的花和常道士的禪意,卻不覺忘言。相對是和“溪花與禪意”相對著。禪意給人妙悟,溪花也給人妙悟——禪家有拈花微笑的故事,那正是妙悟的故事——所以說“與”。妙悟是忘言的。尋著了常道士,卻被溪花與禪意吸引??!只顧欣賞那無言之美,不想多交談,所以說“亦”忘言。又,韋應物《送楊氏女》五古,是送女兒出嫁楊家,前面道:“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輕舟。爾輩苦無恃,撫念益慈柔。幼為長所育,兩別泣不休?!逼驳溃皻w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全詩不曾說出楊氏女是長女,但讀了這幾句關系自然明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