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唐詩三百首》指導(dǎo)大概 (2)

詩詞修養(yǎng) 大師談 作者:王國維


世俗兒童就學(xué),即授《千家詩》,取其易于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乖體制。因?qū)>吞圃娭心捴巳丝谥?,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shù)十首,共三百余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xí)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yuǎn)勝耶?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請以是編驗之。

這里可見本書是斷代的選本,所選的只是“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就是唐詩中的名作,而又只“擇其尤要者”,所以只有三百余首,實數(shù)是三百一十首。所謂“尤要者”大概著眼在陶冶性情上。至于以明白易解的為主,是“家塾課本”的當(dāng)然,無須特別提及。本書是分體編的,所以說“每體得數(shù)十首”。引諺語一方面說明為什么只選三百余首。但編者顯然同時在模仿“三百篇”。《詩經(jīng)》三百零五篇,連那有目無詩的六篇算上,共三百一十一篇;本書三百一十首,決不是偶然巧合。編者是怕人笑他僭妄,所以不將這番意思說出。引諺語另一方面教人熟讀,學(xué)會吟詩。我們現(xiàn)在也勸高中學(xué)生熟讀,熟讀才真是吟味,才能欣賞到精微處。但現(xiàn)在卻無須再學(xué)作舊體詩了。

本書流傳既廣,版本極多。原書有注釋和評點,該是出于編者之手。注釋只注事,頗簡當(dāng),但不釋義。讀詩首先得了解詩句的文義;不能了解文義,欣賞根本說不上。書中各詩雖然比較明白易懂,又有一些注,但在初學(xué)還不免困難。書中的評,在詩的行旁,多半指點作法,說明作意,偶然也品評工拙。點只有句圈和連圈,沒有讀點和密點——密點和連圈都表示好句和關(guān)鍵句,并用的時候,圈的比點的更重要或更好。評點大約起于南宋,向來認(rèn)為有傷雅道,因為妨礙讀者欣賞的自由,而且免不了成見或偏見。但是,謹(jǐn)慎的評點,對于初學(xué)也未嘗沒有用處。這種評點,可以幫助初學(xué)了解詩中各句的意旨,并培養(yǎng)他們欣賞的能力。本書的評點,似乎就有這樣效用。

但是最需要的還是詳細(xì)的注釋。道光間,浙江省建德縣人章燮鑒于這個需要,便給本書作注,成《唐詩三百首注疏》一書。他的自跋作于道光甲午,就是公元一八三四年,離蘅塘退士題辭的那年是七十一年。這注本也是“為家塾子弟起見”,很詳細(xì)。有詩人小傳,有事注,有義疏,并明作法,引評語;其中李白詩用王琦《李太白集注》,杜甫詩用仇兆鰲《杜詩詳注》。原書的旁評也留著,但連圈沒有——原刻本并句圈也沒有。書中還增補了一些詩,卻沒有增選詩家。以注書的體例而論,這部書可以說是駁雜不純,而且不免繁瑣、疏漏、傅會等毛病。書中有“子墨客卿”名翰,姓不詳?shù)男UZ十來條,都確切可信。但在初學(xué),這卻是一部有益的書。這部書我只見過兩種刻本。一種是原刻本。另一種是坊刻本,四川常見。這種刻本有句圈,書眉增錄各家評語,并附道光丁酉一八三七年印行的江蘇金壇于慶元的《續(xù)選唐詩三百首》。讀《唐詩三百首》用這個本子最好。此外還有商務(wù)印書館鉛印本《唐詩三百首》,根據(jù)蘅塘退士的原本而未印評語。又,世界書局石印《新體廣注唐詩三百首讀本》,每詩后有“注釋”和“作法”兩項?!白⑨尅弊⑹卤仍瓡敿?xì)些;兼釋字義,卻間有誤處?!白鞣ā奔嬲f明作意,還得要領(lǐng)。卷首有《學(xué)詩淺說》,大致簡明可看。書中只絕句有連圈,別體只有句圈;絕句連圈處也跟原書不同,似乎是抄印時隨手加上,不足憑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