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玉樹的深度(1)

現(xiàn)場:鳳凰記者看見的真實中國 作者:雷宇


2008年5月12日那天,我在常州出差,中午時分大家一起吃飯。午餐還在進行中,窗外晴朗的天空突然刮起一陣怪風,嗚咽聲恰像寒冬的夜晚才可聽到的風的哀嚎。杯盤碗盞之間,人們忙于寒暄,沒人關注這陣怪風意味著什么。餐后我們來到常州一處著名的寺院參觀。靜寂的寺院中,松林中一陣風吹過,松濤聲連成一片。這時我接到潘力老師的電話,電話那頭,他用急切的語氣問我能不能從常州以最快的速度取道四川,四川發(fā)生了大地震。我這才意識到中午的那陣怪風意味著什么,那是災難的聲音。

因為常州沒有直達成都的飛機,若轉道南京或是上海,勢必要耽誤一些時間。出于時效性的考慮,總部派出了其他記者。我最終沒能親歷汶川現(xiàn)場。

之后的一段日子,我都是在電視上關注災情的發(fā)展。災難讓我感到了被喚醒的民族的力量。在和朋友的交流中,他們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是這場地震使他們意識到原來中國人這么團結,原來人間有大愛。很多人甚至因此改變了人生觀,認為應該給予身邊的每個人關愛。

但這只是在后方的人們的感受,對當時在災難現(xiàn)場的人來說,災難既不浪漫也不美好。

《瀟湘晨報》記者倪志剛告訴我,汶川地震后,他第一站去的是平武阿壩鎮(zhèn)。最讓他震動的是到當?shù)氐男W采訪,到達后,他第一眼就看到從廢墟中清理出來的遇難孩子們的書包,整齊地擺在地上。那時他的孩子4歲,很快就要上小學了。后來他將當時的感受寫進了給兒子的一封信里,他寫道:在廢墟邊采訪,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那些失去親人的家屬,被再次提起親人遇難的情況時,壓抑的感情再次傾瀉,那種傷心讓人窒息。很多時候,覺得記者是一個殘酷的職業(yè)。

他說,初到汶川時,很多地方的道路被阻斷了,通訊也中斷,災區(qū)全部失去聯(lián)系。以前總覺得沒有人類不能到達的地方,但現(xiàn)在連一個汶川都進不去。

《鳳凰周刊》的鄧飛則提到:在紅白鎮(zhèn)中心小學,參與救援的深圳特警來這里之前,家人在他們的口袋里塞了很多糖和巧克力,要他們一定送給這里的孩子。但特警們一顆糖都沒有發(fā)出去。小鎮(zhèn)上幾乎看不到活著的孩子—幸免于難的孩子都被帶走,去了什邡市的廣場。那些特警很多都是年輕的父親,在打電話回去的時候,淚流滿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