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巫昂
在這物價飛漲的眼下,吃的主題略有變化,要做精明吃客,既要少吃、吃好,也要懂得吃后面的故事,由吃看到世界、人生、社會和我們每個人的愛恨情仇。
我有過時間不短的單身生活,一個人吃過很長時間飯。在那些日子里頭,我吃得非常湊合,通常,早餐喝牛奶咖啡,吃蛋糕或餅干;中午胡亂啃一些玉米腸或者孜然牛肉,也是超市買的熟食;到了晚間,覺得實在不能這么對不起自己了,或者會喊樓下的外賣來吃,錢多的時候,要一份水煮魚,錢少的時候,可能會要個魚香肉絲之類的下飯菜,外加一盒米飯。獨自在空蕩蕩的屋子里頭咀嚼,聽著嚼爛的食物從喉間下行,一點點挪到胃里,有時候吃著吃著,會忍不住掉眼淚,心理脆弱到極點,即便是餐桌上方懸掛著像樣的燈,甚至餐桌本身也很像樣,但心里會有一個凄惘的小人兒,很自然地爬出來。因為餐桌和餐燈的存在,本質(zhì)上是為家庭準備的。
一個人吃飯是很凄涼的,很多人恐怕是受不了去一個人吃飯的那股凄涼勁兒(無論是在家獨自吃,還是獨自去餐館點菜吃),才產(chǎn)生了對伴侶的巨大的渴望。于是,單身者對于談戀愛或者結(jié)婚,也可以簡化成這么一個人性的基本需求:找個飯伴兒,上海話叫做飯搭子。
沒有飯搭子的每一頓飯,到底該怎么吃?
臺灣“楊桃文化”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美食出版品牌,它出過類似的單身食譜的書,里邊盡情地給單身貴族們描繪了可以獨自吃得歡的食譜。日本繪本天后高木直子的代表作《一個人過的第五年》中,也有飲食環(huán)節(jié)。書中主人公是個敏感細膩的女孩兒,屬于“干物女”一族,就是宅女當中生活特別簡單質(zhì)樸的:穿著高中以來的睡衣,害怕出門,害怕有人來敲門(即便是快遞先生),害怕跟男性交往,對約會充滿了恐懼。除此之外,她看起來還挺能照料自己的,每天都做飯給自己吃,計算食量和營養(yǎng)程度,去超市買那些打折的商品。最好玩的是,她追溯了自己某次獨自去下館子,吃了一碗牛肉面,從頭到尾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過程。一個女孩子家吃飯,心理壓力確實很大,對于特別在乎他人目光的剩女小朋友來講,這簡直是一次要了她命的冒險。
于是,我發(fā)明了某種可以克服凄涼感的一個流水席:單身火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