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郛、劉恩源根本未與法方進行認真談判,對中法實業(yè)銀行也未展開細致的調查,他們早早收兵,自然招致國會和輿論的抨擊。財政部為這一決策辯解,號稱同意付金法郎,政府和民間可獲利5868萬元,不同意,將損失6161萬元。王樹槐先生評論道:“政府的解釋,是在不得已的情形下自我粉飾而已,所列獲利之數(shù),尤不可信,殊不知此款皆出自中國人。遠東存戶中國方面所占幾何,難以確知,不無夸大之嫌?!备鸱蚱綄Ψ▏畹耐诉€及其利用做過迄今為止最為徹底的調查,使學界對中方的實際得益有了更為全面的了解。筆者以為,法國退款恢復了中法實業(yè)銀行,中國存戶(其實只是“遠東存戶”的一部分)得到了賠償畢竟值得慶幸,但是清末民初,股市蝕本,投資被騙,銀行倒閉,時有所聞,多數(shù)利益受到損害的中國普通投資者、存款人絲毫得不到國家層面的保護。用公共財政救助一部分人而置多數(shù)虧損者的利益于不顧,不能體現(xiàn)公平原則。
馮玉祥“北京政變”后,黃郛臨時攝政內閣(1924年10月31日至11月23日)成立,黃郛請李石曾出任教育總長,李不就,推薦易培基,后者從此成為李石曾共同奮斗的密友。
黃郛兩年前赴法國,并非官方訪問,細節(jié)已不可考。李石曾關注甚至暗中參與中法關于庚款的交涉,頗有一些時日,他是否囑托他在法國政界的朋友對黃郛多加照顧?懸案解決,一個管理庚款的權力機構才能產生,中法大學才能獲取資助。也許這機構的中方主席是誰,不會有疑義,早已內定。為加速談判進程并使之更加有利于法方,李石曾得賄或行賄,皆有可能。章士釗卷入此案,以前談得很少。但是要回到1925年的北京,這是不能免去不談。